风暴心理学:既然要开口说话,那就把话说到人家心坎儿里!

今天我们谈一谈,如何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儿。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你认为把话说到别人心坎儿里是什么样的概念,你有没有经常的说到人家心里去?你平时会喜欢一个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人吗,哪怕他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听他说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说到别人的心里面去,也蛮简单的,有时候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听到对方说一句话

“你讲的真好,和我想的一样哎”

”哎,你讲的太对了,说到我心里去了”

“哇,你太懂我了,真是知己难寻”

“大哥,和你聊天,我怎么感觉就像看到另外的一个自己”

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吗,是的,正是我们会说话会沟通,所以才讲到了别人的心里面去,但有时候也会纳闷,明明觉得自己不会说话表达,这次仅仅是两个人偶尔的观念一致擦出了火花,所以才让对方夸奖了一番,那么,停下来想想,你能否把这种不经意间给予对方酒逢知知己千杯少的感觉长期的运用下去呢,能不能把这种不经意变成一种故意呢?能不能常常享受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呢?

你能不能也说一句“哇,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想一想,对方听到你这句话感受如何?他能抵抗得住你这句话的魅力吗?

有句话说的好,你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知道了你的性格,人家便通过你的整体形象来决定是否准备和你长期相处,我们发现,有些人说话声音很好听,它带有磁性与温度,从声音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很善良,你的声音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对方愿意和你接触,有些人开口说话还没有说出10个字,就让人极具反感,因为他说话带有傲慢,强势,自私。是的,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沟通也是一门学问

对,这就需要我们会说话,会沟通,找到方法高情商对话,享受生活当中的快乐

但在生活中,我发现大部分人好像都不会太喜欢伶牙俐齿滔滔不绝的人,因为什么呢,周宁认为,伶牙俐齿会给人有两种感觉

其一,我们会认为对方较傲慢,自认为懂得多而口若悬河,剥夺了你的发言权,不给人以尊重感

其二,如果对方说的头头是道,我们会认为他比我厉害他总是在压着自己,有种两个人知识面不在一个层面上的感觉,感觉缺乏共情力,让自己极具不舒服,想要逃避

所以现在很多沟通学在讲【少说多听】并不是不道理的,就比如两个妇女吵架,我们去观察,吵得越凶越厉害的那个人,我们却发现,她虽然在口舌上赢了,但大伙她的好感度却并不那么好,留给人给人的印象极具自私,为自己争取利益,给人形象极差

“好吧,你赢了”

相反,我们看到那些社会上有成就、形象气质极佳的人,他们说话有一个规律,稳重,说话让你感到有温度,对不对

所以说话,并不是你一定的要为自己的目的观念辩解,而是要真正的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把话说到点上,就是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面去,把话说的共情行成共鸣,因而,你事事如自己所愿

同理,你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一定要抓住重点,抓住对方的软肋和需求,不是你觉得好就是好,并不是你自认为的有道理就是对的,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人与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你可能喜欢红色的衣服,对方也许喜欢绿色的衣服,如果你一味的阐述红色的衣服较鲜艳显年轻比方反而会反感,他会认为绿色的衣服会比较淡雅、色彩感官舒服,是不是这样,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本来是以一番好意,但在不知不觉当中却得罪别人,弄了个结果相反,事没有办成,却付出了蛮力,浪费了更多的无用口水

说话绝对不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企图让对方认可,而是进行角色转换,配合着对方说话,在逐渐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共鸣达到自己要的结果

那么我们就可以提炼出来一条沟通技巧

所谓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面去,无非一句话:给予对方制造心灵相惜一点通

你自认为对的,对方看来不一定是对的,你自认为好的,对方看来,也许很垃圾。因而我们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摒弃自己强势的一面,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先给予对方肯定,形成探讨,逐渐扭转对方的固有观念想法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达到你的目的

杭州一位公交车售货员王萍王姨是一位很热心肠的一个人,她在岗工作多年得到了太多人的正面评价,因为什么?因为他服务热情,更重要的是说话极具温度,戳中人心,打动着每个乘客的心弦让人无法拒绝,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有人对售票员司机大打出手,有人却对售票员尊重有加竖起了大拇指,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王萍为什么会让人赞赏?

原因是什么?

对,因为沟通,她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来看王姨的经历

刚工作开始时候,有一次车上人很多,车厢里面非常拥挤,公交车停车上来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儿,王萍看见这妇女抱着孩子很辛苦,同时车上又没有空闲的座位,习惯性的开始喊了起来

“快到站的或者是年轻的同志能不能给这位抱小孩的妈妈让个座位”

这时发现没有一个人响应,他便又喊了一声,发现还是没有人响应,他便走到了几个靠近车窗座位的几个小伙子旁边,大声喊了一句

“快来快来这里,这几位小伙子要给你让座呢!”

便笑着对几个小伙子说“小伙子,你们年轻帅气,给这位抱着孩子的妈妈让个座,好不好?”

小伙子眼光一愣,看见抱着小孩儿的妇女走过来,呼啦全起来了,这位妇女顺着就一屁股坐下了,光顾着大喘气和照顾孩子了,慌忙中却忘记给几个小伙子道了一声谢谢,王姨心里也是纳闷,这怎么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呢,随后啊,眼睛一转,又拍了拍这个小孩对他说

“小朋友,快谢谢帅气的叔叔啊”

几个小伙子听见谢谢叔叔这几个字时,连忙说没事没事,家长随后也意识到失礼连声说谢谢,车内氛围一片融洽,车厢里面存在着部分乘客惭愧和对王萍赞赏的气氛

那么,仅仅因为几句话完成了一件事,重要的是获得了好的结果,是什么原因让这几句话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呢?

对,就是直指人心,她清楚每个人需要被理解、被尊重,需要自尊心,随后夸了夸小伙子们的行为,让人有着下次让座动力,把这个点给他们get到了,才能戳中人家的心窝里,让人把座位让了,还感到帮助人的快乐,如果王萍没有让孩子对小伙子说一声谢谢,疏忽了小伙子们的感受,下次谁会有动力来给别人让座呢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话,你清楚你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对别人的感受影响到什么样的效果,做到这一点你已经做到了“角色角度转换”,这样的话,你从对方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如同用你的观点是一样效果的,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积少成多,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才是耐人寻味的

这么多年通过不断的总结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说话刚开始很能讲,到中间是会说不会讲到最后怎么需要怎么讲

关于说话如何直指人心打动对方,我送给大家一个万能公式:

软肋+需求+利益驱动

你get不到对方的点,实际上就是你一直在从自己的角度去说话,你没有主动到对方的敏感点,所以他对你说的话不在乎,所以他对你说的话无所谓,所以你说话就没有说服力,所以你才会觉得对方很顽固,根本不理解你

你给一个小孩子讲怎么做饭,他肯定听不懂,你给他讲玩具,讲动画片,他比你懂得多,因此,你的听众是谁?他需要你给他讲什么?你对他讲的话能不能给他带来好处?这个是我们攻心术的大前提

就比如现在好多的小孩子,你说,“快点吃饭,磨磨蹭蹭的像什么,吃完饭赶紧写作业,明天老师还要检查”

你发现他根本不为所动,对不对,这就是没有找到他的软肋和他的需求,你压根完全不清楚他在意什么,所以他才会不为所动,因此,你说话就没有分量

换个说法

软肋:严肃的对他说,你爸爸昨晚给我说,以后你不好好吃饭以后他不会带你去游乐场玩了,也不会给你买你喜欢的那个汽车玩具了,记住了吗,另外,明天老师检查作业,别人都写完了,就你没写完,丢不丢人呀

需求:你要听话,今天我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可香了呢,别的小朋友今天都吃不到,

利益驱动:你今天好好吃完饭以后,我告诉爸爸你今天表现很好,吃饭很好,而且还主动自己写作业,以后还让他带你去玩,好不好

这时候你发现他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轻松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说话这块来说,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亦是老人,你必须清楚,对方在意什么,需要什么,你能给他什么

我们同需要明白说话的三个段位:

第一种段位:自顾自的说,我把我的观点表达出去就好,你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好,反正我表达完了,你要听我的,我才不管你有没有接收到,这就是讲话的初级阶段

第二种段位:日常沟通也没问题,也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但就是表达不出来,或者是,讲了很多人话,别人不怎么爱听,没有分量感,所以认为自己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的,这也是一种自我醒悟的阶段

第三种段位:角色转换能力非常强,根据听众是谁而讲话,所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肚子里有很多知识,不知不觉当中别人就是喜欢听我讲话了,别人喜欢听什么我就给他讲什么,同时我又清楚,话绝对不在多而在精,简简单单几句话,便能直指人心,化繁为简,人听着极具有分量感

所以我们把这三个段位先搞清楚,就明白了应该如何把话说好来让对方听着舒服,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一定要从听众的内心深处入手,你讲的不仅仅是他想听的,而且是他需要的,或者是对他有帮助的,或者是有很高的价值或者对他(她)有启发的点,你放心,他绝对不会拒绝你,而且还会认真的听你讲下去

《教父》有一句话很不错的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却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之前我们课程一直也在讲,提升自己的情商,必须要学会沟通,而沟通一定是带有说服,你想去说服别人,就一定要看透事情本质的逻辑

很多人一开始就错了,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先说服,然后在沟通,这个逻辑本身就是相反的

事情沟通的快速路是什么?就是共情的能力,共情的能力,就一定是和对方处于一个频道上,就比如刚才我们讲的那个例子,小孩不听话,你去吼他,怒他,抱怨他,在孩子心里,你们两个的身份是相反不对等的,所以他才会排斥,这就属于极具缺乏共情能力,哪怕你的听众是一个孩子

再比如老师教学,同样的一个年级,两位英语老师讲同样的内容,其中一个老师功底并不错但是,他们班的成绩却远远逊色另外一个班,这个问题出在了哪里?对,就是两个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定位不同

有的老师和学生互动性很强,他知道学生处于什么年龄段,对哪一方面比较好奇,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他们沟通讲课,所以他能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开心快乐中学习,所以他教育出来的成绩会很高

有的老师完全拿身份压制学生,让学生感到极具害怕,或者有个老师非常软弱,学生也不惧怕

你看,课程是一样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考试的结果是不同的,这和教师的情商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我们会发现,一些家长他会问自己的孩子,“你喜欢哪个老师啊”,孩子会很痛快的回答,“我喜欢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对我们可好了,我们最爱上他的课了”

是,这就是共情能力厉害之处,不管年龄大小,你的听众需要和你有共情感、共鸣感,他知道你理解他们,他知道你能带给他快乐,带给他需求,所以他才会喜欢你,理解你

面对客户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想着用什么样的话术去搞定对方,比如对方说出一些价格问题,或者哪个点他不喜欢、不接受,你不应该这样想,我应该怎么把他反驳回去把对方说服过来。如果你单刀直入否定了他的看法,那么,等待你的必然是漫长的讨价还价或者是结束的过程,如果你拥有这种共情能力,从产品的价值从客户的个人情况入手,找到他的软肋给他与需求,加上最后的利益驱动,让他慢慢的放下你的戒备心,你会发现,开单是很轻松的

讲到这里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有时候你无法让对方对你的话在意,其实就是你没有从他的角度去说话,你只阐述了你的观点和看法,对方在考虑的是他的观点和看法是不是和你吻合,所以这就没有感染力,但是如果你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他觉得你说的蛮对的,而且和对方自身情况很吻合,他才会觉得和你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你需要绕一个弯子,从对方的身上去找到点,在阐述你自己的观点,那么这就相当于绕了一个弯子,这个弯子一绕,结果却不尽相同,你达到了目的,对方也欣然接受,所以你的沟通是成功的

你通过沟通的成功,让人觉得你极具有情商,掌握这项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以我们要提升工作效率、幸福生活,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引起他人的共鸣,有时候你不需要浪费你太多的口舌,也不需要你伶牙俐齿,你只要懂得构建你自己的良好思维,找到对方的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你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每个人心理变化都是不容易察觉的,但是你只要去细心,你便会察言观色,通过察言观色,你就会投其所好,掌握好投其所好了,你才能把话说到人家的心里

长个嘴巴,会说话是一条路,懂说话又是一条路,那么,人际关系,工作、客户、朋友,社交、家庭,这都是属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会说话和懂说话,这是人生的两条路,你行驶在快速路上,你的人生,才会梦想起航,快乐别人,成就自己,这也是我们提升个人情商的意义所在

公z号"风暴心理",我是周宁,打造个人情商 ,陪伴你每一天成长,欢迎你的关注,我们下篇文章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