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照片,是客观,是旁观;画,是主观,是心物合一。
2. 文法通书法,讲求蕴藉、韵致。虽郁于情而含蓄、收束,含而不露、敛而不放;虽激于义而委婉、隐忍,曲致其义、说而不破。文法、书法,均忌直过,忌抛筋露骨。
3. 用笔生结构,结构生用笔。
4. 临帖向创作的转换是难点,临帖时照猫画虎、象模象样。一旦离开法帖创作,笔法、字法等等都做鸟兽散,下笔无所适从,就像扔了拐杖不会走路一样。
5. 冯师说:慢,才能调锋铺毫。这一段书法训练中追求一种心静笔缓,求得一种从容状态。让心沉静、专注于笔在纸上的游走流动,笔笔全,笔笔连,任笔成体,自然成形。状态与技术,难在状态,贵在状态。
6. 王僧虔《论书》:“郗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由此可见,媚与力是书法审美的两条标准。媚是柔媚,是“圆”,是流转,是动态美;力是骨力,是“方”,是沉毅,是静态美。
7. 因为书法而关注古诗词,因为书法而关注艺术方面的著作。《罗丹艺术论》、钱钟书《谈艺录》、丹纳《艺术哲学》、顾随《中国古典文心》、朱光潜《谈美书简》、《美学原理》、《美学散步》以及《西方艺术史》等等。虽然字还是没有长进,但我心意已不急于求其长进。我在这些艺术涉猎中,体味到了艺术与生命、与生活的关联,体味到了艺术对心灵、对精神、对生命的安顿,体味到艺术对人生的指引。
8. “肚子里有,倒不出来”,其实不是真有。囫囵吞枣,没有真正弄通弄懂,自然倒不出来。真正消化了,掰扯清楚了,自然说得出来。凡是表达不清楚的,大多是没想清楚。
9. 《易传》:“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说的是至神境界。看专业乒乓球员打球,其动作不急不忙,再快的球却应付裕如,真是不疾而速。工作中也有此境界,不慌不忙却有条不紊、案无留牍。
10. 林散之评启功:“北师大教授启功(元白)先生底子是欧字,他写得有书卷气,是学者字。曾见他写一联,集毛主席句:‘喜看稻菽千层浪,跃上葱茏四百旋。’字极难摆,他以粗细的笔划使之匀称,不容易。”
这一段评语很有意思,很难说是褒是贬,我看是明褒暗贬。底子是欧字,学不博也;学者字,不专业也(要知道启功可是中国书协主席);字极难摆,使之匀称,分明是说在摆字不是写字;不容易,最意味深藏,书法的自然、畅情何在?书写的愉悦何在?噫,差一点说出“难为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