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韩少功长篇新作《修改过程》的研讨会。韩少功先生可以算作是我们院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现在文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感觉到的就是现在我们都急于表现一些东西,刚来不久来在研讨会上发言的两位学长都是董事长,第二个老学长说这些年很少读一些文学文本,说自己充满了铜臭味。
作为一个算是师范类排在中等的高校,我发现我们的创造真的很少,沉下来心能够分析自己,自己有想法的人真的很少。
现在写作学的负责人在上面念自己的论文吧,晕,你是在讲还是在读啊。
对于我来说,来到这里我能感受到文学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并没有看到过文学的灵魂。
其实文学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都是一种途径或者说是一种与世界联系的方式。互联网的高级方式会上升到物联网的高度。不管是道德经还是鬼谷子亦或者易经,最后都归结到了天人合一。现在的声音辩识的讯飞科大,以及人脸以及人物识别都在为物联网打下基础。也在为想象中的天人合一打下基础。现在人脑的情绪已经能够识别。
现在的一切是一种形式,戏剧也好,文学也好,手机也好,都是我们与世界链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都在追着什么,其实追着追着还是回到自己。找到一个与世界的联系,和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本事很多事都是快节奏的,就像这次的讲座,后来每个人就是八分钟啊。静下来去谈一谈本身就很难得。
社会化都我们的修改,一种是自我的修改
一个大学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原本在观察我的老师,从小学到现在。我想我在小学老师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似父母的关怀,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从初中老师身上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在叛逆中感受责任和感动的,在高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的质度和一种大世界的美好。
在老师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世界大小格局的一种变化,在老师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我的世界在慢慢变大,一种美好也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有了认知。所以不管是我的本身想要逃离的破壳需要,还有来自老师跟我们描绘的世界和憧憬的一种格局的见证。
的确,在大学,见到了一种人,有一种人,就是你觉得她的生活是美好的。你想过的就是她表现出的那种生活的感觉。一种就是那种你可以去让自己修炼达到一种美好的感觉。上课,你感觉到的是一种自己世界被打开,能够触摸到一些能够努力达到自己的感觉。是更多的对自己的想象和追寻。
找到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想象,回照自己与周边,内化自己的追求和世界圆融,看到自己的,看到别人的,达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