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山中何所有赋诗答(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但是又很精通医学和炼丹,他佛道兼修,深得梁武帝的信任,虽然他长年在山中修炼,但是梁武帝有疑难就会去拜访他,故而得到“山中宰相”的雅号。
据传说,陶弘景降生之前,他母亲梦见青龙出怀,并且有天仙手持香炉来到她家。故而陶弘景自小就生得丰神俊朗,潇洒飘逸,他自小就痴迷道家养生。
齐高帝想请他入朝为相,被陶弘景婉言谢绝,这首诗即是回答高帝征召所作。他宁愿隐居山林,也不愿出仕为官,这首诗写得充满禅意,值得细读。山中别无所有,只有飘动的白云最让人喜爱,因为白云自由,毫无拘束。这“白云”即是陶弘景的自比与向往。但是白云漂泊不定,只有诗人可以欣赏其美,却不能让皇帝也领略其自由。
我向前溪照碧流(唐·寒山)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磐石。
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寒山是唐朝著名诗僧,佛法高深,禅诗也写得极妙。据传说他活了一百余岁,经历也颇为坎坷。由其诗来看,少年时代他读书学剑,游历四方,但是由于科举考试屡次失败,终于看破红尘,隐居山林潜心佛法。
答盐官齐安国师见招(唐·法常)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馀。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法常禅师是唐朝高僧,一心修行佛法,不想介入俗世生活,面对别人的邀请他不为所动以诗明志。他认为,隐居深山并没什么不好,以荷叶为衣服,以松花为食,投身大自然,与鸟兽为伍,正可以修心养性。面对邀请,他认为这样会打扰他的修行,故而坚持又搬家进入更深的山林。
留壁(唐·龙山禅师)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事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龙山禅师遁入深山,终身未入世。这首诗描写悟道所得,已经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他隐居深山,只求简陋的茅屋安身,粗糙的饭食也可果腹,但是他心地明朗,对世间的功利与是非都毫不介怀,故而心境安闲自在。
偈 其五(唐·契此)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是唐朝高僧,由于他身宽体胖,总是背着一个布袋游走四方,人就都称他为“布袋和尚”,并且由于他总是笑脸迎人,总是在社会各个阶层播种善因,度化痴人,故而传说他是弥勒佛的化身。有一天他看到农夫插秧种稻,心有所悟就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