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第五周第一天
最近发现一点:自己特别讨厌被人指责,如果有人跟我说话我感觉对方语气中有指责的味道,我就会很恼火,我觉得对方根本就没有理解到我,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粪。此时,自然会为自己打抱不平,带来的情绪感受也只能是生气,不接纳对方的话。
前几天女儿要期末考试,晚上老公临睡前说:明天早上给俏儿做点酸汤细面条,打个荷包蛋。我当时听见这话心中暗暗高兴,老公现在对孩子的事情越来越上心了,孩子考试让孩子吃面条、吃鸡蛋,寓意是想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嘛!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叫醒女儿起床后,我就去厨房先把水烧上准备给孩子做面条,这时老公也起来了,他走到厨房去给孩子做饭,我坐在餐厅门口的餐桌边看书。只听见他说:“就这么点面条就让给孩子做饭!”我想都没想就回他一句:不是你昨天晚上说给孩子做酸汤面条?面条够不够我也不知道呀!”言外之意是你自己不是提前也没看吗?现在莫名其妙来责怪我。
我往抬头往厨房一看,他已经准备把面条往锅里煮了,我说如果不够那就稍微弄点方便面一起煮进去吧?这时孩子已经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了,她直接话说:“你恶心不恶心呀?那能吃吗?”听见这话我更恼火了,好心好意想办法想让你吃到面条,你还这样说我,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于是我说:“说话的时候好好说话,即便你觉得这样不好吃,也不能用这种语气来说。妈妈会是故意来恶心你?这两样面条都能吃,平常你也吃,现在只不过是把它放在一起吃嘛!”孩子又没好气地说:“你觉得不恶心,我觉得恶心,你觉得能吃,那又不是你吃!”
听见这话我更来气了,好好给你解释还不领情,反而越来越无礼,简直不可理喻嘛!接着我就又把孩子的话怼回去,就这样我们几个的情绪就像莫名的被一根导火索给点燃了,一大早搞的很不愉快。
此时的我完全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位置,对老公我的感觉是:昨天晚上我都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用心了,你准备给孩子做酸汤面条,我提前先把水给烧上,这种小事当然不用你来感谢我,我自己做也是应该的。但你不应该因为面条不够了来抱怨我,如果我知道面条不够我肯定会提醒你,我会是故意给你摆难题?我感觉被老公指责、冤枉了,心里很不舒服。
当我想办法来帮助老公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又不领情,说出那么气人的话。我感觉孩子没有感恩心,不理解妈妈这样做是为了想办法让你吃上面条,而不是故意让你恶心。我感觉孩子不理解我,说话那么厉害,我很生气。
此时,我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受害者状态,你们冤枉我、不理解我,还曲解我的意思,惹我生气。
对于老公我和他在争对错,没有先把责任承担起来。如果我能说一句:我错了,我提前没有发现面条不够,那怎么办?是在面条中加点方便面还是换做其他饭?如果我能这样说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从受害者模式变成建设者模式,不会让事件把人的情绪带走,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话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公这样说的时候未必就是在埋怨我,他可能有一部分是在埋怨自己,说了给孩子做面条呢,现在面条都不够。生活中很多时候苦恼真的是自找的。
对于孩子,我没有接纳她的态度和话语,我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对待了,以成人的价值观来要求孩子。我感觉怎么吃都是面条,但是在孩子的逻辑里,这怎么能掺在一起吃呢?当孩子不接纳我这样的建议说话很不客气的时候,我又去到和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状态,和她斗嘴。此时,如果我能笑着说:“这叫两掺,就像外面吃的土豆粉和烩面掺在一起吃一样。”当我能以幽默来应对,而不是拿道理来给孩子灌输,甚至给孩子贴个不感恩的标签时,孩子也不会感觉到被我指责,她也不会有那么大情绪。
当然,如果我能理解她现在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女孩就是要对抗妈妈,你说的不合我意就就是要把你怼回去。当我能够理解她这个年龄段的特性,不被她的话语带走,理解她现在的状态是为了寻求自我,她有独立的思想,大人说的不是全都是对的。当我能够这样理解孩的时候,我也能把自己从一个受害者模式变成一个建设者模式。
如果能把这样一份觉察带入到生活中,很多令你耿耿于怀的事情都能烟消云散了。如果自己够敏锐的话,在情绪萌芽的时候就拦截自己负面情绪的魔爪,不让自己进入到受害者模式。生活中就会少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多一份宽容、智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