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孙瑞雪,在2004年左右,不是因为她的著作《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和《爱与自由》,而因为学习了蒙特梭利教育后,对有关“蒙特梭利教育”的活动都很乐意参加,所以听了她在深圳的讲座,同时才认真读了《爱与自由》;也因为听了她的讲座,便没有选择与她合作……
在《爱与自由》里,我看到了一个如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权威式、家长式的教育模式下成长的中国女性,因为“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而觉察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找到追求自由与尊重的方法,找到了爱是源头,这是我的感觉,同时或许因为我的直觉,我感觉到书中的”小雪“或许并不能真正做到专业的蒙特梭利教育,但她被蒙特梭利教育滋养,她看到了我们真实的家庭教育模式问题:个性的压抑,人性的不被尊重,教育的失真……同时她把自己对生命尊重的渴望通过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通过把生活中真实的一个个细节的剖析,提出了追求爱与自由的渴望,并理解出自己的方法……
当时我没有选择与孙瑞雪女士合作,我只是觉得她暂时不能做到真正践行蒙特梭利教育,但这不是她的错,这是我们中国时代的问题,做到身心灵合一,本就是要长修和深修的,更何况我们还有一代又一代沉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即使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也有许多的蒙特梭利教育导师在台上讲着自己也不一定能身心合一做到的理念和方法;
我的内心是非常不欣赏在授课时抨击孙瑞雪女士的做法。孙瑞雪女士至少是因为热爱蒙特梭利教育才会有她的行动,至少《爱与自由》这本书引导许多人觉察到了我们生活中从小被控制、被压抑个性的现实,并引导大家发现了”蒙特梭利教育“这一线光明,一盏灯。
蒙特梭利女士提出”教育即和平“,如果我们因为某一个热爱蒙特梭利教育的人的不完美,或某些犯错就纠住她不放,甚至打着要为蒙特梭利教育拔乱归正的旗帜,批判又批判,试问这种方式又是否是真正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所支持的呢?再想想,其实孙瑞雪从未说过自己是正宗的蒙特梭利教育,她只是努力地追求着她相信的。
同时,被她吸引的人,也只是认同她的理解与方法的人,我不觉得她有故意引诱过,她不过认真地、努力地宣传她相信的,即使她的相信有极大的谬误,不可否认这也同时是选择相信她的人自己的选择,怎能出现犯错误或问题,就一味地说是孙瑞雪的错呢?
蒙特梭利教育中当中的自主与责任,本就是我们中国这么年来社会、文化中严重缺乏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本源之力,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冲击,和不自然、”奇葩“、曲扭的问题,本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
我不喜欢听到某些专家们在公众的场合或授课时抨击像孙瑞雪女士这样的先行者,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本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中核心的部分;如果我们这样去批判,不也就证明自己在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上还有更深入更大的学习修炼空间,或许是因为我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践行蒙特梭利教育首先是修自己的机会。
我一直记得孙瑞雪女士当年的模样,一个真实的中国普通女性的感觉,不是我个人喜欢的外型,在践行蒙特梭利教育的路上,我也没有选择与她合作,但她足以令我尊重!
独立自主,从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开始!——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