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学已经证实,无论是预防疾病还是治疗疾病,在治疗病人的同时调节病人的情绪状态,可以获得额外的治疗效果。根据成百上千的病例数据,平均来看,这些额外的医疗效果足以表明情绪干预应当成为严重疾病治疗标准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阿德(Robert Ader)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人脑一样具有学习能力。
有科学家发现,在大脑和免疫系统活动最广泛的化学信使(chemical messengers),在调节情绪的神经领域分布也最为密集。
费尔腾注意到情绪对自主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从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到血压无一不是由情绪调节的。费尔腾与他的妻子苏珊娜以及其他同事共同发现了自主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直接对话的交会点。
简而言之,神经系统不仅与免疫系统存在联结关系,而且对正常的免疫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证实,在一定程度上,情绪不稳定会危害健康。慢性焦虑、长期抑郁和悲观、持续紧张或不满、愤世嫉俗或多疑的人,经研究患病风险是常人的两倍,包括哮喘、关节炎、头痛、胃溃疡以及心脏病(每种疾病代表主要、广泛的疾病分类)。
因此,困扰情绪是疾病的风险因素,其有害性相当于吸烟、高胆固醇对心脏病的危害,也就是说,成为健康主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