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课 改
左寨小学 王晶霞
我认为课改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念。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计较个人得失,应该对学生的人生拓展负责。也许刚开始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作交流的习惯,搀扶学生走上自我展示的平台,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时期内紧缩了对基础知识记忆、训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检测中成绩不理想,但这是暂时的。学习就像捕鱼一样,我们教学生怎样选择地点、看风向撒网,怎样收网,也许这时别的孩子早已赤膊下水,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掌握了捕鱼方法,捞上来的更是一网网惊喜。再者,从长远角度来说,课改还是塑造成功型人才的摇篮。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他们就会自觉地研究课本知识,潜心社会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成为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博学者;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就可以在学校里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智慧,攻克一个个难关,在社会上团结协作打造蓬勃发展的集体;学生在展示平台上获得动力 ,也许会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尤其对困难学生来说,点滴的成功会使他看到到希望,树立信心,从一个甘于落后的败将,转变成一个积极进取的勇士。总之,坚定课改信念,无论对学生的短期学业,还是长期的人生拓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课改的第二个环节是细心拟定教案。根据大纲设定目标,根据教材确定重、难点自然不必多说,重要的是设定丰富多彩的形式抵达目标,解决重难点。每节内容就是一张迷宫图,教案就是走出迷宫的路线图。为了让学生充满信心,快乐而顺利地走出迷宫,要求我们的路线图清晰明了,既有鲜花烂漫的温馨,又有雪花飘飘的历练。我一向奉行的是“打破学科界限,语音美并联”的原则,使这条迷宫路线图又是个隽永的韵味,有音乐优美的旋律,有美术创作的历练,从而使学生获得乐趣,博取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到身居中原的学生不容易感受草原壮美的景色,给“背诵”这一要求带来困难,我便让音、美发挥它们直观、生动、形象的辅助作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举起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雄浑嘹亮的歌唱把学生带到了富有诗意的辽阔草原,使他们耳目一新。接着让他们倾听悠扬、舒缓的《美丽的大草原》,马头琴声和我富有真挚感情的朗读,字字入耳,句句贴心,学生仿佛置身于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体味草原的美,大自然可爱的同时,热爱祖国之情自然涌上心头。随着学生感性认识的升华,我让学生自渎第一段课文,根据文章所写事物用彩笔画一幅草原美景,再画文对照四人一组进行口头描绘练习。最后我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合上书看画面内容,分组进行背诵比赛。如此,学生通过感官启发想象,形象产生思维,思维加深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学习《长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重点词语,体会诗情,我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部分引入了美术和音乐的作用。学“五岭逶迤腾细浪”这一句,我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不但使学生对“逶迤”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通过画出的山岭弧线领会了“腾”的贴切形象。接着我要求学生通过画气势雄伟的大山来理解“乌蒙磅礴”,通过画峭拔的山崖和巨浪拍岸的景象,理解“水拍云崖”。这样,使学生在享受作画成功喜悦的同时,完成了综合能力的训练。最后,我把练习背诵的环节设置教唱歌曲,让学生说一句诗意,我教唱一句。以后学生每天在课前唱《长征》,背诵诗歌和体会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然无需费力。
我认为课改中第三个重要环节,是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适时介入。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随时会有新思想新问题生成,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比如,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反之,如果教师介入过迟,往往又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再如,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太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反之,教师过于放手,又会导致探究活动散乱无序,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纵观全局,在学生经过努力,仍束手无策时及时点拨,引导思维,再留一些疑问让学生自己解决。
总的来说,在课改的征途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学生一定会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展示,树立信心,收获成功,揭开高效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