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扎染布和甲马是云南大理的特色工艺品,但是却不为外省人所熟知,产品价值也得不到提升,是扎染布和甲马发展的难题。
经调研,“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云南大理地区具有神秘和民族风情的文化,其中扎染技术和甲马纸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扎染布和甲马是云南地区的特色手工艺代表,手工艺者们的工匠精神沿袭古法的制作流程,全手工制作,使得大理的扎染布和甲马精致独特。然而,手艺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使扎染和甲马的传承、发展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尽管政府将这样的手工艺品作为作为重点旅游产品来开发,然而缺乏品牌效应,销售价格低,利润少使得扎染和甲马文化的发展成为重大难题。打好传统文化和品牌这两张牌,是使扎染布和甲马文化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面向市场,走向国际的重要突破点。
针对“一带一路”和扎染、甲马文化的问题,自7月18日起,成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寻尤记团队走访了周城的璞真扎染坊和下关村的甲马人家,并拜访了甲马文化第六代传人张瑞龙老师。
“一带一路”,提升品牌价值,延长产业链
经调研,目前扎染文化存在知名度不高,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500年的历史间,扎染文化在白族代代相传,而今,团队通过对扎染作坊的实地考察发现扎染技术目前存在传承发展问题,由于产业链断节现象存在,生产方式集中为手工制作,缺乏现代新兴技术,以及年轻劳动力的缺乏,可能存在扎染文化失传现象。
“搞这个费时又费力,赚钱少养家都难,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年过五十的扎染工人如是说到。“年轻人一般不太愿意做扎染技术了,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白族人仍然坚持在扎染岗位上。”记者在扎染作坊中了解到,作坊工人多为中老年劳动力,年轻劳动力寥寥无几,导致扎染文化与时代脱节,图案较为单一,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品牌形象一般化。
扎染坊也进行过产业革新,例如开设扎染布制作体验,使扎染布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在被制作和购买之间,而是增加了体验价值,带动收益增长。但这样的扎染产业规模都较小,带来的经济价值增长并不明显,在经过交流之后,我们团队和工匠们一致认为,可借“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延长扎染产业的产业链条,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扎染文化,通过先进科技与传统扎染文化的结合,延长扎染产业链,提高扎染产品附加值。
依靠“一带一路”,提升扎染和甲马技术知名度
据“寻尤记”调研可知,扎染布和甲马的知名度仅局限在掌握该技术的城市的周边地区,知名范围较小,只有极少数的非本地人知道这些技术的存在和艺术性,只有游客来旅游时,才会发现这些有特色的文化和物品值得留作纪念,这样的推广方式极大的阻碍了商品销售途径和销售量。
团队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进行扎染布制作体验的以色列游客,游客表示:“中国是个很美丽的国家,有很多特色的文化,但是在我来之前并不知道扎染布是什么。”这样极大限制了扎染布和甲马“走出去”的步伐。据团队走访调查得知,扎染、甲马工艺品的销售方式主要是当地工坊零售,经销商少量批发至各个渠道或者旅游景点体验销售,数量少且利润极低,外国市场未充分开拓,导致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传承人放弃继续经营扎染布和甲马,选择外出打工,使璀璨的文化渐渐失去光彩。
而寻尤记作为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要从“一带一路”战略出发,依靠“一带一路”的战略和路径,将文化通过丝路经济带传播至周围各个地区和国家,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技术知名度。
做强“一带一路”,转变扎染、甲马制品销售、出口方式
目前,扎染、甲马工艺品这两种手工制品的销售走向仍仅局限于当地周围百姓以及到当地旅游的游客,销量小且知名度不广。在“一带一路”推动下转变扎染、甲马制品销售、出口方式尤为重要。
不仅是扎染,甲马第六代传人张瑞龙老师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单单靠扎染或者甲马的技术连维持生活都比较难,吃力不讨好,手艺难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更难开拓市场。”张瑞龙老师开发了与甲马有关的一系列服务,例如制作旅游纪念品相关的甲马,提供夏、冬令营的体验场地,甚至接待周边国家交换生团队进行传统甲马文化的体验等等,形成了甲马人家文化一条龙,提升了甲马文化的品牌价值,实现周边产业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带一路”政策为扎染布和甲马的传承发展推广提供了不可小觑的契机,团队经过调查走访,找到正宗的扎染布和甲马的生产工坊,在“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地区、国家中,介绍传播有关扎染布和甲马的传统文化,令各地百姓了解这样独特的中华特色,对扎染布和甲马工艺品激起兴趣,联系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工坊和销售方的直接对接,扩大出口数量,使甲马和扎染布的制作规模得以发展扩大,实现传统文化发展传播和利润增长的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