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遭遇这样的场景——
遇到矛盾时,你着急上火,伴侣却总是沉默;
平白无故地,你发现,最近伴侣越来越沉默,无论你聊什么,他都毫无谈性;
你希望和对方敞开心扉,他却用不痛不痒的话来回应你……
他为什么要沉默?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相似的疑窦盘桓在无数女孩的心里。于是,很多女孩或是越发喋喋不休,或是开始怪罪自己的伴侣,更有甚者,比对方还要沉默。
伴侣的沉默,确实让人不解、心塞,让人对亲密关系产生怀疑。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除了对方出轨等意外情况,在大多数时候,这都是他们的“回避型沟通模式”在作祟。
什么是“回避型沟通模式”?它的危害在哪里?
回避型沟通模式的人认为,沟通会引发争论,而这比沉默更不利于感情。
很多女孩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抱怨:“明明是他做错了,为什么不说话?”
有网友风趣回应:“这是因为他们在演算度过这次危机的方式,在演算的过程中宕机了。”
然而,男生真正的潜台词是——“反正我说了,你也不会理解。”
这就是回避型沟通模式。他们不认为自己能解决眼下的难题,因此干脆闭紧嘴巴,想着不要再纠缠下去。
诚然,当愤怒到达巅峰,暂时的沉默,能有效避免矛盾升级。
但长久的沉默,不仅于亲密关系无益,还会让伴侣心生猜疑,让两人渐行渐远。
网上很流行这样一个论调:“分手不是一瞬间的事情,失望都是一点点累积的。”
然而,真是如此吗?
当亲密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不去积极地解决它,而是什么也不说,沉默着把裂痕刻在心里,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再一股脑地爆发。
这真是健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吗?
为什么男性常常沉默寡言?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男人总是比女人更沉默?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到了社会观念在无形中对每个人进行训练,从而对人类性格造成影响:
“10岁的时候,小姑娘比她的弟兄敏捷聪明;到了20岁,小伙子变聪明了,大姑娘都成了笨蛋。她羞羞答答,害怕一只蜘蛛。而这当然应归咎于她所受到的训练。”
由于漫长的农业社会对两性不同分工的要求,在行为模式上,男女会表现出较大差别。
Christensen曾做过一项研究,在一方强烈要求、另一方沉默寡言的夫妻相处模式中,有60%都是妻子在不停地提出要求,而丈夫却在不停地回避。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里,女生可以娇气,而男生必须稳重独立。
这就造成了,女生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男生如果认真去和女生吵架,甚至可能被说“小肚鸡肠”。
《奇葩说》里,臧洪飞曾谈到,他和女友吵过13个小时的架,最终还是没有吵赢。
网友一听,就说,你也太小气了吧,为什么要和女朋友吵架?哄哄不行吗?
可是,如果男方接受了这个观念,每次吵架,必要先哄;而哄,就要低头道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
换做是你,你愿意吗?
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而独立的两个人,认真地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女生需要男生哄”“需要男生先道歉”的观念,无形中会让男方更加沉默。
“既然,每次都要为爱低头,受尽委屈,那我干脆闭紧嘴巴好了。”
——他们如是想道。
究竟怎么做,才能打破沉默?
一段亲密关系出了问题,从来都不是一方的错。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你的错少一点,他的错多一点,或反过来。
可是,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始终沉默,这样的相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被打破。
最简单的,可以从肢体语言开始。
沉默最大的杀伤力在于,当伴侣沉默时,失望和疑虑像疯长的杂草一样在你的心中蔓延,你会胡思乱想:
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是不是我失去了对他的吸引力?……
其实,一个来自对方的拥抱,就会让你好受很多。
你们可以约定,当他实在不想说话时,就请他把你抱在怀里,等他平复好心情,两个人再好好坐下来沟通。
毕竟,沉默的一方,从来都不是心底毫无波澜啊。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
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是不是让人非常难以置信?原来,语言在沟通中的占比,远比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要少得多。
在沉默中拥抱,远比不理不睬,或干脆摔门而去,要让人感到安全得多。
《亲爱的客栈》里,刘涛在一个清晨起床洗漱,老公突然从后方走来,紧紧抱住她,什么也没说。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让刘涛感受到,他真的很需要自己。
男性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的沉默,是由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
而你要做的,也不是一下子把他从沉默里拖出来,而是认真地告诉他:“你的沉默,让我心慌。我尊重你的沉默,但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安慰。等你心情平复,我们再来好好谈。”
如果他真的爱你,相信我,他会在梳理好情绪之后来找你。
直接地告诉他,你是什么感受,然后明确地表达你的需求,与此同时,尊重他,像你期待他体贴你的情绪一样,去体贴对方的情绪。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秘诀,也是美好的亲密关系的诀窍。
希望每个姑娘,都能和自己相爱的人,愉悦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