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 分类 · 表现形式(货币购买力的表现)
· 怎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
· 通货膨胀的利与弊
·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 通货膨胀的缓解和治理
在衣食住行中,温饱是基础,经济学上用恩格尔系数(食物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来衡量富裕程度。
< 30% 最富裕 (加拿大)
30%~40% 富裕
40%~50% 小康 (中国)
50%~60% 勉强度日
>60% 极度贫困
通货膨胀主要体现在“吃的怎么样”,是以食品为代表的物价水平。
所以在2010通货膨胀年生活中的关键词是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
“糖”高宗 、“苹”什么
金和银本身有价值,属于贵金属(总量是固定的)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可以无限发行(只要国家印出来)
所以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前提:
流通的货币是纸币。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1、定义
a)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发行量 > 需求量 产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b) 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
c) 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
2、分类
a) 温和的通货膨胀
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这样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发展,所谓“润滑油政策”。
b) 加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一般达到10%以上,是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较危险的通货膨胀。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动荡。
c)恶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达到50%,且增长速度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这种通货膨胀在中国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发生过,伪法币的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伴随着的是民国的垮台和新中国的建立。
3、表现形式(货币购买力的表现)
通货膨胀下,货币贬值。
如果说50元可以买到一只鸡、或者一个鸡腿、或者一个鸡蛋,这个时期只可能降级购买。
4、怎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的水平?
通货膨胀率可以用CPI来衡量,每个月国家统计局都有公布.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比过去某个时间多花费多少。
举个例子:去年买一揽子固定的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是100元,今年还是买这一揽子固定的货物和劳务,价格变为103。
则通货膨胀率=(103-100)/100=3%
CPI=103/100*100=103,也就是说上涨了103-100=3
http://www.stats.gov.cn/ 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在网站里找“消费价格指数”。
或者东方财富网:
http://data.eastmoney.com/cjsj/cpi.html
5、通货膨胀的利与弊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长率上升。
对于公务员一类稳定收入的工薪阶层是不利的,因为收入固定,物价上涨;
对于私营企业者是有利的,因为利润上升。
举个例子,通货膨胀时期,雇主的利润是上升的,但雇主每月发给你的工资还是5000元,而你拿到这笔钱能买到的东西却变少了,即购买力减少。
不利于储蓄者,因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举个例子,在新中国成立时的1000元可以支付大学四年的费用,而如果存入银行,经过这么多年的通货膨胀,如今加上利息即使有4000元,也不过大学生两个月的生活费。
有利于债务人,即借钱划算。
6、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形式上:
a)需求拉动型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b)成本推动型
供给成本/原材料上升 -> 价格上涨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石油危机,石油输出组织控制了原油的输出,导致很多行业成本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很有可能出现“滞胀”即停滞加膨胀,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购买力下降。
c)输入型(外来因素)
境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多发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从而影响物价。
d)结构型(某类商品)
经济体中某类商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经济结构调整。
本质上:
a)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央行多发了货币
b)通货膨胀是财政现象,国家财政赤字增加
7、通货膨胀的缓解和治理
货币政策作用有时间差,传导时间中国一般是一年,即央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投放)一年后CPI有所下降。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
紧缩性政策是货币上调高准备金率,财政上增税、减少支出;宽松性政策相反。
一般为了防患于未然,采用政策搭配:双松,双紧,一松一紧。
资金和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