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相轻,这本来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毕竟各花入各眼,天下文章我最棒等论调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听过看过,一笑而过。可是这文人相轻的风气流传至今朝,却多了几分阴私刻薄的意味。
且不提当年的刘文典与沈从文的大家之争,现在多如过江之鲫的所谓当红作家便是这扭曲风气的变现。时代早已裹挟着互联网扑面而来,数字化阅读更是催生出了一大批网络作家。写作不再是多么高难度的行为,受过几年教育,会敲几下键盘的人,看了点上不得台面的小说书,就自我标榜为作家,对成名已久的正经作家们大放厥词。这当真可说得上是个人就能成为作家的天地。
无论你是崇古贬今的人,还是崇洋贬中的拥趸,抑或是喜好类型小说的朋友们,都请别忘记怀着一颗理应拥有的敬畏心。人常因神秘和未知而产生敬畏,士农工商,士阶层的独占首席究其深处,其实是无知愚昧对知识才学的本能敬仰。一个人懂的越多,便越发懂得自己的渺小;见识过星辰大海,方知自己的天空不过立锥之地。
有俗语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放在唯物主义观下,剥去迷信外衣,它的本质不过也是讲究一个敬畏,一份慎独。现在的人们大多没有信仰,不信神不信佛,不信共产主义也不信家族宗法。人的价值自文艺复兴后被发现,在物质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衡量竟也水涨船高。我们从不反对批判眼光,而不知为何,我们批判的眼光进阶成了挑剔不屑。
当你听到一个人的创业成功时,是否曾在心中暗自不屑,想着如果自己有时间也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当你看到一篇文章大受好评时,在加以赞美表扬之际,有没有想过我也能写出来?你是否又曾想过,给你第一桶金,你会不会消失在创业者的浪潮中,给你出版图书的机会,你会不会也变为我此时此刻正在嘲讽的对象。
何止文人相轻,不过我们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大狂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