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四维边界。
这期的内容呢,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古代社会究竟是怎样变成现代社会的?
或许你觉得,这难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吗,似乎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啊。可是涂尔干他不这么认为。事实上,他前面所论述的种种,都是为了解释他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马匹到汽车,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
其实,我们群友常常讨论的马克思,也花了很多力气讨论这个问题。把它弄明白,相信大家也能对当下的现代化进程,包括大会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更多的思考。
这里,我结合涂尔干的论述,在关键的地方适当的阐发一下。争取给大家讲明白这个问题。
好,我们进入1卷第6章。
01
上期,涂尔干理清楚了社会团结的变化过程:机械团结转为有机团结。有了这个基础,他就着手分析社会的转变过程了,他说:
既然人们的相互维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结构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变化……(既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团结类型,)那么必然会存在与两种团结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类型。
首先有一个概念,环节社会。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想想蚯蚓,或者蜈蚣,长长的一条,细看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涂尔干叫它们环节虫。而且,它们每一节都是相同的,后面一节简直就是前面一节的复制粘贴。没错,环节社会也是如此,组成它的各个氏族是同质的。社会的每个人也是同质的。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实际上,环节社会中每个氏族在同质的同时,各自间也有一点点差异,否则他们就会相互混淆,以致最后消失。但是,如果差异性过大,社会团结就变得脆弱。很明显,这是一个初级的人类社会,比如说原始社会。
虽然是理想的社会模型,但是,他在许多原始部落里找到了与之相似的社会类型。
在这样的社会中,部落的酋长不享有任何特殊的地位。也没有亲疏远近的亲属等级,父亲与叔伯,哥哥跟表哥、堂哥一样亲密。
氏族既体现出血缘关系的家族的一面,也体现出作为政治单位的政体的一面,事实上,从血缘中产生的亲和力便是他们维系他们相互结合的力量。在这种同质的社会结构中,整个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就此产生。
不过,氏族政体是松散的,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的,而且只有在面临战争和危机的时候,才会出现临时的首领。
氏族的社会的组织形式也各有差异。有呈直线型的排列,也有层层叠叠,如思维导图般的部落联盟形式,比如说犹太民族。
02
随着生产地位、工作内容的不同,社会成员开始分化为奴隶和奴隶主、君主和臣民。这样,劳动分工的萌芽就此出现。不过,这时君主和臣民的关系并不是人跟人的关系,更像是人跟物的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生杀予夺,前者有后者的绝对支配权。虽然君臣工作内容不同,但不能说是有机团结,这种社会团结仍然是机械的。
君主是社会机构的头领,社会机构又依托于集体意识产生,而集体意识又是环节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
当个人附属于社会、个人意识服从于集体意识时,他们就会附属于代表集体意识的君主。如此,共同意识就会表现为君主的意志,君主的权力又进一步贯彻集体意识。这样,机械团结获得了无以复加的力量。(注:按原文论述,共同意识=集体意识,可混用)
这里,涂尔干特别指出,专制君主的权力一定是从社会组织里产生出来的,无论他有多大的权力都无法与整个社会相抗衡。专制君主的力量恰恰就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力量。
有人说,不对啊,君主所想的难道一定就是社会共同的意识所想吗?难道皇帝没有自己的个性吗?正所谓,明熹宗喜欢木工,路易十六的爱好是当一名锁匠。
没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涂尔干说,在专制权力确立的时候,并不是个人开始消亡的时候,恰恰相反,它正是迈向个人主义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有机团结、分工社会的第一步。实际上,君主就是从社会大众中脱颖而出的个人人格。
当然,涂尔干分析的是西方社会,这个跟我国古代的情况有些差异。在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先是罗马教会统治,教权高于王权;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教权衰落,王权兴起,形成真正意义的君主专制;再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像光荣革命、美国独立等等,才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
03
随着人们工作内容进一步的分化,人们间的差异性更大了,旧的血缘的组织(即环节组织)渐渐不符合劳动分工的要求,日益增多的社会功能和固定的环节结构日渐分歧,新职业所需要的新能力和由遗传决定的固定人选日渐冲突开始出现,很简单的例子,伟大君主的后代一定是伟大的君主吗?
这些冲突越来越尖锐,最终难以调和。只有冲破落后成分的羁绊,才能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在新的结构不断反抗旧结构的过程中,旧的环节社会寿终正寝。
机械团结和环节社会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就是有机团结及其形成的社会结构,就叫分工社会吧。
不同于由完全相同的要素所组成的环节社会,这个社会由互不相同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相互组合、相互协调、彼此制约,合而为一。与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环节社会不同,分工社会是基于职业分化而形成的。
当然,环节社会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环节组织从血缘到地缘,再到被归到更大的区域里,村社、县、省甚至是整个社会。
在合并到更大的区域中,它们的特性逐渐丧失。比如方言的数量下降、传承日益困难,地方宗教也永远消失了,只有各地的习俗残存下来,而且各地的习俗也开始渐渐融合。
当然,环节组织仍然存在,比如说今天的家族、宗族,大家过年也会走走亲戚。但是,关键的生产功能从家族中剥离,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背后的机械团结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比如现在亲戚联系越来越少,父母辈还好,有些亲戚过年还能去一去。
随着环节组织日益衰落,职业组织开始粉墨登场。起初,职业组织还局限于单个环节社会的范围内。每个环节社会都会发展一切工业,企图自给自足。随着环节社会向地域转变(前文所述),还有同行间的竞争淘汰,以前分散在各地的同一产业,如今却集中在了一个地方,地区分工逐渐发展。
当然,任何一种职业组织都不会完全限于某个地区内,而每个城镇也都会存在不同的职业组织。所以职业组织不仅不能跟地理环境完全契合,相反,它还是取代地理环境作用的一大因素。
随着职业组织逐渐展替代环节组织,涂尔干说,可以预料的是,有一天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全建立在职业分工的基础上。
04
好的,前面3节,基本上已经把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梳理完了。接下来我想讲讲涂尔干看待社会的一个视角。
一些低等动物来说,比如前面说的环节虫,不仅组成它们的成分是相似的(都是一节一节构成),而且它们之间还以相似的方式组成集群。比如:
在珊瑚共同体里,所有的肠胃都是彼此相通的,一个单元吃什么,其他单元就跟着吃什么……如果整个集体不能采取一致的行动,那么每个部分都不能有所动作。
同环节社会也逐渐消亡的过程一样,随着生物进化,集群也消失殆尽。在某些环节动物来说,集群还表现的比较明显;但在软体动物中,人们就几乎感受不到集群了;到了脊椎动物,人们只能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他们的痕迹。
是啊,生命体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进化何其相似。事实上,用生命体类比社会,用生命科学类比社会学,就是涂尔干的一个核心视角。
不仅是涂尔干,很多近代西方思想家都受自然科学的启发,比如大家熟悉的马克思主义。
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进化论“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引用自求是)
05
这个部分呢,主要是涂尔干回应其他人的质疑和批驳。这部分略显枯燥,大家可以看看。
比如说斯宾塞。斯宾塞说:
个人在原始社会里不存在的,它只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才逐渐产生出来。(涂尔干引用斯宾塞的论述并表示赞同)
斯宾塞又认为,在原始社会漫长的战争状态中,必须要人为的确立一种强制性组织,以确保人们采取一致的行动,把个人力量集中在一起,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于此。
涂尔干则反驳道,没有个人意识的社会恰恰也不存在这种集中作用。因为在古代社会,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几乎是混而不分的,集体意识就是个人意识。所以,在古代根本不存在个人的人格。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强制性组织压制和限制人权。涂尔干批评斯宾塞似乎总是喜欢用现代的人权啊等等这类观念来解释古代的事实。
其实,对于西方提出的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观点,我们需要站在科学的角度辩证看待。这些思想想观点代表着人类理性人格的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真正落实贯彻这些原则 和 以这些原则为名义肆意干涉其他国家、强迫其他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涂尔干接着反驳,斯宾塞把那些没有集权性质,但仍处在前工业时代的社会也称作民主社会。他说,在这样的社会中,传统、集体习俗对个人的压抑不见得比集权力量要轻一些。因此除非我们篡改了民主的含义,否则不能说他们是民主社会。
又有观点说,
利己主义是人性的出发点,而利他主义是最近出现的现象,这种理论简直荒谬至极!(涂尔干引用某人的观点,原文如此)
这些人盲目的把达尔文主义应用在社会上,忽略掉了社会对其他成员的调节能力。事实上,因为社会团结的存在,社会中就必然有利他主义的存在。
这里涂尔干列举了一些例子,诸如为国牺牲的士兵、甘愿献祭宗教的信徒,针对有些人用迷信来反驳这些现象,涂尔干反驳道,他们不对迷信做出精确的定义,而仅仅用这个词的贬义含义来反驳,这是苍白而无力的。涂尔干借用他们的定义,说:
……我们对我们所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对我们所结识的人,不免会产生一种依恋心理,难道不是迷信了吗?这种吸引力难道就不是一种道德健康的表现了吗?准确的说,对生活的所有感受都是由这种迷信造成的,它直接控制和支配着判断力,而不是依赖着这种判断力。
我们可以欣赏欣赏涂尔干那精彩的辩论。
当然,所有社会都会有个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域,哪怕是前文所述的环节社会。当个人精神越不发达,整个社会就越是要用一两个人来代表他们,而这一两个人的意志就越显重要、越有权威。而在文明社会则与其相反,每个人都有都坚持自己的见解,信仰和愿望。这反映了利己主义的不断扩大,但并不意味着利他主义的走向消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利己主义,涂尔干把它用作一个中性词。
—————————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文章略长,感谢你耐心阅读。最后,如果你喜欢的话,别忘了关注我的频道,四维边界,谢谢!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号:四维边界
作者:四维边界,专注分享社会学经典,解读大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