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拉萨,灼热的骄阳悄然冷却。欢庆“十一”的热浪,随着时间的脚步,不时升温,到处预告着节日的降盼。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在“十一”以前到达圣洁的拉萨。
以前所听到的对它的一切传闻、趣事、典故到此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给我的第一印象与内地落差太大了,说步入异国他乡一点也不过分——恢恢佛网铺天盖地。头上响的是到处紧挂着的五颜六色的经幡呼啦啦地摇摆声,街头举目可见的是转经的仨仨俩俩的人群(有的手里拿着转经边走边转,有的在固定的地方用手扒的转)朝行拜磕长头,一步一爬,一步一起,头碰着地作响,口若悬河念不停的人们,街上不时走过披红、挂绿的僧侣喇嘛……
大召市更是金碧辉煌,森严、肃穆。穿梭往来着“袈裟”的大小喇嘛一派藏传佛权,活灵活现的形象。供桌佛像前的酥油常明灯昼夜透亮。燃烧的柏叶味扑鼻,云雾游漫的香烟袅袅。来至四面八方、熙熙攘攘的朝圣者,通宵达旦络绎不绝。
以大召寺为中心辐射的八廊厅,造型奇特而别致。街上几乎是清一色印度式的三层楼。底层为商店,上面住人,全有大石块和相间有序的小石板相砌而成。楼房成梯形,上小下大。门窗较小,走在里面却很宽敞,窗子的上方挂一条带形状黑白相间、折叠的窗帘。三楼窗台上摆放着花盆,各种颜色的花正在争芳斗艳。多种个大、色丽的印度吊金钟更是诱人驻脚。真是别有韵味。在其屹立于红山之巅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晖映下,其妙、其慧、其奇、其仙、其神、其圣,醉倒了多少国内外游客。身临其境者,无不叹为观之,流连忘返。
各种大小不一,老少合体,镶边各异,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做工考究,工艺精湛的各种民族服装,令人眼花缭乱。偶尔掠过婆娑,双双对对结伴的婀娜少男少女、披红挂绿,打扮惹眼,极少汉装半汉装的亦大有人在。
走在街上除听到叽叽喳喳一点也听不懂的藏语吵杂声外,从尼泊尔、印度商店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印度音乐和印度歌曲,鼻子里嗅到的是燃烧松叶的幽幽烟味。
届时,我们进藏,因DL叛乱不久,为适应西藏平叛改革的形势,大批汉族干部进藏工作。所以,我们一到达拉萨组织上就关照我们:少上街、特别是单独少活动,要组织大家集体活动,不要去外国商店买东西……等等纪律。但是,当时因为好奇,年青心想怕啥?总想上街去逛逛。所以,纵使我们出去也是三三俩俩结伴而行。不过我们在街头巷尾商店门口,不显眼的地区角落,捎一留心,就会发现投过来的一束整窥视、怀疑、探索、盯梢,不怀好意的眼光。尤以岁数较大者为多。据说,极个别的干部上街也有出事的。年青藏族男女对我们还很亲近、暧昧。如当时,每天晚上各单位公演的电影很多,(配合宣传),他(她)们来看电影的也不少(多数人也会汉话)有时和我们紧紧的挤在一起,有时打趣、嬉笑、非常逗人。这也反应出藏族年青人那种犷悍,豪爽、骁勇、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