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关键是学会如何疏导和排解,下面几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1.正视你的情绪
没孩子之前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妈妈脾气都那么差,有了孩子才知道,既上班又带娃,连病都不敢生,如果再遇上家人不理解、孩子作妖,自己真就成了火药桶,一点就炸。
有段时间,女儿不好好刷牙,我怎么哄都没有用,那段时间我压力大、再加上睡眠不足,没忍住冲她发了火。
孩子撇着嘴,委屈巴巴站那流泪,瞬间我内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心疼、自责涌上心头。
我表面上是冲孩子发火,其实是用情绪跟自己较劲,通过伤害孩子的方式来惩罚生活不如意的自己。
“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也有部分原因在我自己”。意识到这点并正视它,是改善情绪的第一步。
我对自己说,下次发火前先让自己冷静5秒钟,给自己一个按钮,让情绪暂停。
用这个方法,我发脾气的次数少了很多。
2.明确发脾气的目的
想要控制情绪,在发脾气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发脾气?
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还是为了让孩子听话?或者是单纯拿孩子当出气筒?无论是哪种原因,其实都不是情绪失控的理由。
前者,不仅无法让孩子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还会养出不自信的孩子。
后者,就更没道理了。因为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下次发脾气之前不妨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我发脾气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发脾气对解决事情有没有帮助?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每次我发脾气前,想完这几个问题,心中的火就熄了大半。然后庆幸,幸亏没有发脾气。
3.换个角度去判断
情绪产生于感受,感受源自判断。
同一件事情,判断不同,感受不同,情绪就不同。
回想我们小的时候,放学后回到家,打开电视想放松一下,家长发现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训斥我们不好好学习,讲一堆道理。
仔细想想,那时候是不是压根听不进去,只会更反感?
我们的孩子不正是小时候不被理解的自己吗?
所以下次对孩子发火之前,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去共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情绪。
4.摆脱防御模式
最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段话很有趣:
「我们的大脑中有个区域叫爬行脑,它的作用就是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主动开启保护功能。比如,我们的手如果碰到热水壶,手会瞬间缩回,这就是爬行脑的保护功能起了作用。」
我认为,这段话在教育孩子上,同样适用。
我们经常因为爬行脑陷入防御机制,而产生情绪对抗。
比如,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考砸或失败,为了避免这种后果,防御模式开启。一些父母开始焦躁不安,不断给孩子压力,提醒孩子考试的重要性、以及考砸的后果。
结果呢……只会把负面情绪传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考试心态。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参考情绪管理专家周震的做法:
「孩子要去参加比赛,我比他还紧张,因为我特别害怕孩子失败。
但是仔细想想:比赛是想让他得到锻炼、还是为了赢面子?”
当然不是为了面子。事实是,即便真的失败了,他还能从中汲取有益经验。
想明白这一点,我告诉孩子勇敢去比赛,拼尽全力就不后悔。
虽然最终没拿奖,但孩子从比赛中也收获了快乐和经验。」
他感慨:其实,把神经松一松,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昨晚睡前,女儿突然跟我说“妈妈,我爱你的心有时候会掉在地上”。
我问:什么时候会这样?
她说:你生气的时候,不过现在很少了。
我想了想说:以前妈妈脾气不好,是妈妈不对。
她说:没关系,我还是很爱很爱你。
她很快睡去,我回味着刚刚发生的对话,泪流满面。
卡森麦卡曾说: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一颗受了伤的心会变得像核桃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把最好的爱给孩子,不如就从控制情绪开始。
相信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