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而孩子哭着回来说被人欺负了,你怎么办?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个常谈的话题。爸爸苦恼而妈妈头疼,那么到底该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
对自己的孩子说"不"
有一些老话常说"三岁看老"。其实这话的意思是说孩子的性格成长在三岁左右。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重要时间段。而6岁之前对他说"不",是后天在社会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
比如,当你的孩子想要一件东西时,他以哭闹的方式去要,父母给了他这种满足;这是一种性格的方式。另一种情况;当孩子能够说话了,你要说出来要东西的时候。那我要告诉你,我为什么能够满足你。为什么不能够满足你。
看过很多新闻。发现很多未成年犯罪都是发生在十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用父亲的话讲:"我劝过他,说过他,我骂过他,我打过他。但是他还是不听。我拿他没有办法…"
那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在3-6岁之前对他说"不"。待到青年为时已晚。"小树不修不直溜"教育孩子要从小立规矩。这是在讲凡事都要有制约才会正常发展。
教会孩子对别人说"不"
前话说凡事讲规矩,可是当有一天我的孩子回来站在面前,跟我说被别人欺负了的时候,我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我就问他:"你是打不过他吗?" 孩子说:"他拿着棍子呢,我打不过他。"
于是我带着孩子找到了欺负他的小孩的家长,我说:"你的儿子今天打了我的孩子,我希望你让他给我的孩子道歉,并保证他以后不再这样做。"他的妈妈傲慢无礼地说:"我认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让小孩子自己解决。多大点的事我们大人别管了!"我二话没说带着孩子扭头就走。
回到家我跟孩子说:"明天你拿着棍子打回去,不要打伤他,但是要打到他害怕为止。"乖巧的孩子反问我:"你不是不允许我打架吗?"我告诉他这次不同。他的妈妈不教育他,我们就自己解决。他故意欺负你就是看你弱;所以,这次你要证明给他看,你并不弱!这样他以后才不会欺负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手!
第二天孩子回来告诉我,他按照我说的做了,其实还手也没那么难。而且欺负他的小孩也不像以前那样欺负他了。每天放学都是乐呵呵的。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善良,用平衡和认知去调节孩子的性格。孩子的脸就像一张白纸,心情就是画笔,喜怒哀乐就是颜色。晴天的时候画出来的便是一幅美丽的彩虹!
你是孩子的影子和录像机
前几天在到热闹的街市,看到一个孩子横插队到前面的人群买东西,旁边一个大娘问道:"你这个孩子怎么不排队?还挤人这么没礼貌。"孩子回头恶狠狠瞪一眼说:"要你管闲事!吃饱撑得老太太!"而家长竟然就在其后默不作声!不免令人唏嘘这是怎样的教育?怎么样的社会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言传身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的复读机与录像机。孩子的眼睛就如同相机每天记录着各种影像。耳朵就如同录音机收汇各种事件。我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尽自己能力哪怕很少;尽管不是地位、金钱。但不是我们的无奈的恶和丑。
邻居卖小吃出摊的女儿,看到父母每天4点起床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看到了母亲为了家庭日夜操劳,于是她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传递。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宝贝,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只要扮演好做父母的角色。陪他们走过快乐的童年、认知的幼儿期、性格的成长期、正确引导他们。
不求每一个孩子都会望子成龙。但求孩子们身心健康,品格独立而有原则,而不是打爹骂娘的不良的少年不是吗?
此文原创作者:松子与鱼(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