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野菜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月,下大雪。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花静静地飘着,田野里一大片望不到边儿的白,没有一点点声音。

地菜正在铺满白雪的土里与麦苗比赛似的努着劲儿。

雪融。小姑娘、小小子换下过年时身上的新衣裳,挎一个小篮筐,提一把镰刀头,三三两两蹦蹦跳跳地来到村外,星星点点散落在田间,顺着还有残雪的麦垄开始找地菜。地菜最会跟人捉迷藏,与尚未返青不怎么精神的麦苗一样的灰绿色,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这时的地菜最不容易找,却也最香嫩。一个上午过去,小姑娘、小小子们大多只得了小半筐。拖着满脚泥巴回到家,母亲们将地菜择洗干净,切碎放进一个小坛子,将中午煮过面的滚烫面汤“呼”地一股倒进去,迅速扣上盖子。三五日的功夫,酸香的地菜浆水就成了。

地菜学名荠菜,在我家乡更流行的叫法是“nian jie”。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里刮春风,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柳枝如妖娆的少女在风中摆动腰肢时,各种野菜也攒足了劲,争先恐后赶集般地冒出来。

嫩绿的头茬苜蓿在一个温润的雨夜后突然间拔出地面,宛如精心织就的地毯平整整地漫开。翻出摘棉花用的布袋系在腰间,拇指和食指捏住苜蓿尖轻轻一掐,绿色的草汁便顺着指肚流下来。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三月,茵陈在干枯的蒿草枝子中探出脑袋,细小的叶片上覆盖着白色的细毛,羽状的叶子层层密集着,萌萌的,绒绒的,整株苗子像极了一朵盛开的菊花。轻轻一抖搂,独特的香味直冲冲灌满鼻腔、肺腔。

沟沟畔畔上,薤白细长的叶子一日比一日肥厚。橙红色的夕阳落到村西老槐树最下面的枝杈上时,忙完农活回家的汉子们,顺手在地头的土崖上挖几铁锹,一大把绿叶白头的薤白就躺在了自家的灶头上。

浸泡、清洗、沥干。

鸡窝里还热乎的蛋打到薤白碎里,伴着锅里的“滋啦”声一股油烟飘起,香喷喷的薤白炒蛋就上桌了:黄的鸡蛋,绿的叶子、白的蒜头,赏心悦目。苜蓿芽焯水切碎入盘,撒上些许蒜末;茵陈拌上一层薄而均匀的面粉,上锅蒸熟,滚烫的花椒油一泼一拌。呼呼呼,三碗茵陈拨烂子不觉间下了肚。

朴实无华的做法,鲜嫩爽口的感觉。活生生的春天在舌尖上舒展蔓延,流转生香。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香椿、榆芽隆重登场。搬一架高高的木梯靠在树干上,左摇摇右晃晃,确认梯子放扎实了,才敢小心翼翼踩上去。找一根粗壮的树枝骑稳,再拉住最入眼的那根枝条,从梢上向内轻轻一捊,一大捧嫩黄的榆钱就纷纷落入筐中。相比之下,摘香椿芽就简单许多,拣嫩的芽头只管掰,手里放不下了直接朝树下一扔,只见守在树下的那个忙不迭地跑来跑去,欢叫着将香椿芽收进篮子。

四月芳菲尽,槐花始盛开。

暮春时节,绿树葱茏。槐花踩着春姑娘的裙裾,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悄悄绽放了。一嘟噜一嘟噜,白白的,珍珠串似的重叠悬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远远望去,如云似雪,清甜的槐香在暖风中弥漫着,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

寻一根长长的竹竿,磨一把锋利的镰刀头,再用绳子牢牢把镰刀头绑到竹竿上,折槐花的工具就做好了。清晨的阳光穿过洋槐树,光怪陆离的影子印在地上时,只听“叭”的一声,一大枝槐花便落到了地上,小孩子们欢呼着拖到旁边,一边从枝条上捋花,一边往嘴里填。树枝震动散落的花瓣落到村头的小河里,哗啦啦,哗啦啦,河水流得更加欢快。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槐花甜丝丝的香气中溢满了欢声笑语,活生生一幅世外桃园的恬然景象。

六月到,知了叫。

村东头的杨树林里热闹开来。天刚擦黑,一束束的手电筒光就开始在地面、树干上来回扫,微风吹过,宽大的杨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抹一把额头的汗,瞪大双眼,一寸一寸仔细逡视,如果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小洞,附近一定有刚爬出土的知了猴。油炸知了猴,好吃赛牛肉!可怜这小虫子在幽暗的地下苦苦蛰伏三年,咋一露头就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夏日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还是晴空万里,只一小会,不知从哪儿飘来的黑云就一团一团压到了村子的上空。“轰隆隆”一阵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子噼里啪啦掉下来,雨滴越来越密集,雨帘——雨雾——倾盆大雨,空中整个混沌起来,一时间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了缀满青果子的梨园上空。梨园旁边的水渠上,密密的狗尾巴草、牛筋草中,茶褐色的地皮菜软软的、滑滑的,蜷缩成一小团,正等着细心的人去拣拾。灰灰菜、扫帚苗、仁汉(红苋菜)一棵棵都支楞起来,殊不知在盛夏的毒日头下,这不过是挣扎般短暂的自我陶醉罢了。

马齿苋却不一样,无论烈日怎样晒,总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家乡有个关于马齿苋的神奇传说。据说远古时候,天帝与天后生了十个孩子,他们的孩子都是太阳,平时十个太阳睡在扶桑树的枝条下,轮流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有时,调皮的他们一齐出来玩耍,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一个叫后羿的年轻人挺身而出,誓与太阳们决一死战。只见他侧身弓步、张弓搭箭,向太阳射去。“嗖嗖嗖”九箭射出,随之九颗日落。后羿紧追着最后一个不放,这颗腿快的太阳怕极了,此时正好看到一大丛马齿苋,急中生智的它偷偷躲在了马齿苋的后面,这才幸免于难。为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承诺无论怎样也不将其晒蔫。这个传说的可爱之处在于将后羿设定为了一个鲁莽的后生,故事当然是假的,但“知恩图报”的寓意却是家乡人真实的想法。

七月到九月,是家乡瓜果蔬菜丰收的时节。

青翠欲滴的黄瓜,圆润饱满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红通通的辣椒,长过二尺的架豆,更不用说碧绿的韭菜,粗大的莴笋,粉红的水萝卜……你方唱罢我登场,饭桌上再无野菜们的一席之地。

十月秋风起。削了头的油葵、掰了棒子的玉米,只留光秃秃的杆子兀自在风中瑟瑟。

霜降一过,绿色的萝卜缨子变黄,白菜坚实地包裹着迎来属于它们的收获季节。灰灰菜被霜打红的叶杆在秋风中晃动着最后的倔强。冬小麦开始露头,那是一种嫩嫩的弱不禁风的绿。

十一月十二月,正经八百的冬天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果园、菜园,形形色色的各种野菜都没有了。北风起,田野里空荡荡的,眼界开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大片的黄土。

一月,下大雪。

雪花静静地飘着,田野里一大片望不到边儿的白,没有一点点声音。

地菜正在铺满白雪的土里与麦苗比赛似的努着劲儿。

家乡的野菜正如我家乡的人们一样,生生不息,世世代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上下班路上好读书。 才读完了汪曾祺一本《故乡的食物》,我的淘宝购物车里就多了,王致和臭豆腐乳、曲靖研韭菜花,还有...
    徐疯疯爱吃鱼阅读 599评论 0 3
  • 我小的时候家里是不吃野菜的,长辈们认为,吃野菜是家里穷苦的象征,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已经把野菜都吃够了,等长大后,家...
    或曰阅读 463评论 6 2
  • 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野菜》,其中有荠菜,马齿苋和灰菜。这几种也是我小时候吃过的野菜。荠菜和马齿苋相对比较少,灰菜很多...
    冬阳下的一只蜗牛阅读 181评论 2 4
  • 三月的一个周末,去菜市场买菜,在路边看见了有各种野菜,一小扎一小扎的躺在菜农的篮子里,有荠菜,马齿苋,厥菜。心中微...
    左手青蓝阅读 108评论 0 0
  • 汪先生祖籍高邮,咸鸭蛋尤其是双黄蛋是当地特产,好像现在我们这儿也有双黄鸭蛋,记得前年,一亲戚给我送...
    谦逊的清风明月阅读 10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