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都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舍弃,紧握双手,肯定是什么也没有,打开双手,至少还有希望。
——《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2019年,该影片被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之一。无论从忧伤含蓄的美学特征艺术成就,影视作品的拍摄手法,还是从东西方文化输出等方面来看,这部电影都堪称为宏伟之作。
整个影片以青冥剑为线索。讲述李慕白欲退出江湖,托付精神知己俞秀莲将剑转交给贝勒爷,青冥剑却在贝勒府被盗,进而引发的还剑,练剑,弃剑等事件,带动电影情节的起承转合,并勾勒出一幅复杂的人性图,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我将从电影的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上进行简单分析,再以李慕白对俞秀莲和玉娇龙的情感表达角度,来解读《卧虎藏龙》面对自我的人性思考:卸掉人生中所有的包袱,回来做自己。
01 行为的本源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本源。
玉娇龙是九门提督之女,在封建社会九品十八级官制中处于第二等级,也是官宦之家,堂堂正正的大家闺秀;可她心里却一直渴望自由。加上碧眼狐狸的教育,对江湖充满了向往。她以为步入江湖,就能获得自由。哪知道,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浩瀚江湖,只有血痕情仇,没有回头路。
俞秀莲,她曾与李慕白的结拜兄弟孟思昭订过亲事,而在一场江湖搏斗中,孟思昭为救李慕白,断送了性命。因为此事,她一直耿耿于怀。在传统女性道德和礼教的束缚下,为了对得起孟思昭,情感受到了压制。
从故事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慕白在武当山闭关修炼,因为一些心事没了,提前出关,至于其对接下来的人生如何打算,还没想好。对于出定的原因,他解释是到了另一个境界,他未能理解。这也是李安电影的魅力所在,有着东方传统的含蓄之美,为接下来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之行为本源有三种——欲望,情感,知识。欲望发于腰际,从根本上说,它是性欲迸发的能量储备池。情感生发于心脏,传送于流动的血液,它是经验和欲望的有机共鸣。知识源自大脑,它是欲望的眼睛,亦能成为灵魂的向导。
李安通过青冥剑这个象征意向,告诉我们,青冥剑代表着权力的欲望,自由的欲望,美女的欲望,它承载着每个人内心深度的情感或不可诉说的过往。
同时,青冥剑它也是恩仇与宽容的化身。
俞秀莲识大体,猜到是玉娇龙偷走了宝剑,为顾及玉府颜面,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告诉李慕白,她找托词拜访玉府,并向玉娇龙暗示:如果能主动送还青冥剑,大家都不再追究此事。而玉娇龙瞒着父母,与罗小虎早已私定情谊。在大婚这天,罗小虎难以隐忍对玉娇龙的不舍,出现在娶亲途中。玉娇龙逃离了父母定下的夫君,于洞房花烛之夜出逃,决定行走江湖;俞秀莲像母亲一样,对玉娇龙煞费苦心,劝导说教,然而玉娇龙却反目成仇,毫不客气地刺伤了她。
古人认为人一切的行为都是由灵魂支配的。如果灵魂是善良的,一切善良的东西也是单纯的。如果世界充满了邪恶,人的本性也是邪恶的。在于邪恶做斗争的过程中,善良而单纯的灵魂也难免受到诱惑,以致无法正常地支配自己的灵魂。
每个人的行为,都由所在环境赋予的思想或性格,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能不能治愈自己,能不能治愈青春带来的伤害或传统社会给予的伤感?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思维,意志及观念。
02 中年男人爱的多面性,内心深度难以取舍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中年男人的爱,混杂着欲望与痛苦。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出定,让他开始重新反省人生的目的,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来打破世俗的规则与束缚,想真正做回自己。而这个人,就是玉娇龙。
对李慕白而言,玉娇龙美丽孤绝,仿佛一枝带刺的“红玫瑰”,她的尖锐让他无言以对、命丧黄泉;而俞秀莲冷静周全,顾全大局,一如一朵芬芳无暇的“白玫瑰”,总能给予他平静。
她们分别象征着当下和过去,如同我们每个人的此刻与曾经。
有的刻骨铭心,难以释怀;有的柔软舒适,温暖时光,却都是记忆中无法割舍的情怀。
或许,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朵红玫瑰与一朵白玫瑰。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仰慕、惧怕却深爱的男人,和另一个相处轻松舒适、有安全感的男人。
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阅历的积累,内心需要不同的情感慰藉。在社会准则和世俗条件下,需要做出唯一选择。而在精神世界里,情感可以是多元的,只要不违心,可以享受内心的自由。
当我们明白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也许就不再以对错评判一个人,一件事。
对于“红玫瑰”与“白玫瑰”,比起爱谁更多一些,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当自由自在地选择了自己心爱的人,能否始终如一地忠于自己的选择。
对于女人,亦如此。年少无知时,初恋,如玉娇龙与罗小虎年般的热恋;历经世事,成熟之时,才发现更懂她、能使她强大的,原来是李慕白。
03 卸掉人生中所有的包袱,回来做自己
无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这是俞秀莲对玉娇龙说得话,但是俞秀莲并没有做到。
玉娇龙,她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冷艳,娇俏,妩媚。空灵脱俗,美到让人窒息。 她很自私,但也很真实。她身上洋溢着自我的青春色彩与香味,就像不断释放出光彩的霓虹灯,耀眼夺目,让李慕白欲罢不能,一直纠缠着要收她为徒。
而人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有的人会因为爱一个人变得柔软温暖,有的人因爱另一个人而变得理智周全。前者如玉娇龙,后者如俞秀莲。
李慕白,一生压抑着情感,不敢越雷池半步。直到临死,李慕白才对俞秀莲说出来:“我是深爱着你的,却浪费了一生的时间!”
李慕白和俞秀莲,他们的爱情是隐忍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相敬如宾,不越雷池半步,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神秘。因为俞秀莲与孟思昭之间的一纸婚约,两人只能心里互相默默地爱慕,从不轻易将心底的感情说出口。而孟思昭的死,也成为李慕白与俞秀莲之间的无法超越的道德高墙。
影片中,二人爱情悲剧既受到社会道德礼教的影响,但更深层次是受到孟思昭的舍生取义以及李慕白与俞秀莲骨子里的侠义之气所影响,这也是江湖之仕应有的情怀,气度和隐忍。
所以,李慕白和俞秀莲,无论双方的情谊如何深沉,注定不能在一起,他们的爱情透露着悲凉的色彩,也许,这就是宿命。
李慕白,他是爱俞秀莲的,但是他更懂得玉娇龙。懂她的优点与缺点,懂她的内心与自我。
俞秀莲,太顾及颜面,把自己活成了模板。玉娇龙,顽皮动人,活出了自我。而李慕白,恰恰被玉娇龙不顾一切,勇于追求自我的精神所打动。
而在美学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完成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厚此薄彼。
黑人国父曼德拉,被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判刑27年。在出狱那天,被希拉里问及,如何在艰苦的斗争中保持一颗宽宏的心?曼德拉回应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因此,我们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心灵上不能获得解脱,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如果我们卸掉心灵上的包袱,将过往的痛苦与怨恨转化为个人的意志,对未来,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总结
当再次回味《卧虎藏龙》的开头与结尾,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玉娇龙的出境,从一个孤傲的背影开始,片尾用尽全身的力气,以纵身一跳的悲凉背影结束,留给观众无限的惆怅和叹息。她就像天空中最亮的那个星,划过遥远的天际,裹挟着所有人的希冀和期待,坠落。她的灵魂在飞,随着身上飘逸的薄纱,飞向未知与神秘……
做人难,做自己更难。愿你我都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勇敢前行,活得精彩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