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理想主义者会将带有强迫症气质的完美目标融入自己的血液,而现实主义者则可能会把小富即安作为人生的追求。同样,标准了可以划分成理想的和现实的。
1.理想标准
在理想标准下,一切都是完美的。造物主赐予了机器和人无限的能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被推向了极限。然后,这种乌托邦式的场景只能在神话中实现;在现实的状态下,理想标准不仅实现的机率很小,而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给员工造成巨大的心过程的理压力,降低员工的士气,最终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一种标杆,但并不适用于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理想标准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实现理想的过程可以是循序渐进的。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下,企业可以采取持续改进标准的方式来实现理想标准,即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地提高品质并降低成本。
2.可实现标准
可实现标准意味着,具有正常技能的员工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就能达到的标准。可实现标准承认,实际的运营过程必然会存在着一些低效率的情况,比如废品的出现,机器的检修,人员的疲劳等。当实际的运营结果偏离于可实现标准时,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运营活动出现了异常,需要加以关注,通过调查和研究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