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谭
一、缘起
生物是一种算法!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这本书中讲到,随着基因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未来的人类将有可能实现“永生”,当然,这种永生包括两方面的可能性,一方面是肉体(包括灵魂)不死,生命永续;另一方面是指肉体死掉了,但人的灵魂、思想可以被永久地保存在计算机中,是一个被虚化的人,他将保持着与肉体死亡前一样的完整的认知和思想——即算法。
好吧,为了让大家能理解这层意思,我分享两个链接:
二、想法
人类通过抽象为一种算法而得以永生,这个能不能成为现实,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从现在的AI音箱背后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来看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想象的是,我们下一代或者下一代的下一代人类社会,真的会从智人发展到神人的时代,神人就是指被AI赋能的机器(人),人类的智力将深度依赖于机器智能,并且,人类的个体特征数据(声音、思想等)都可以作为算法进行存储,进而通过AI技术得以延续,实现永生。
基于以上推断,我认为这种基于AI技术的,将人类算法抽象出来作为人的虚拟存在是可以实现的。不论人是否还真实地活在世界上,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之存在真实世界中。
延伸:作为虚拟人生或者陪伴人格,模拟对话和演练,间接的交互,直接的互动,特定人格也可以进入军事对抗领域,至于使用者并不局限于老人,专业领域的使用和训练更具备使用和训练价值,对于股市操盘也有间接的实用价值。
三、应用场景和需求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年轻一代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父母和亲人,通过陪伴机器人这样的产品,可以很好地缓解老年人的精神孤寂问题。比如老人想念自己的儿女的时候,直接跟陪伴机器人说话,机器人就是自己儿女的算法的抽象,从声音和思维模式上跟真实的人类没有分别,甚至还可以不断地优化算法本身。又如在科学界有重大成果的科学家去世后,学术界通过这一技术甚至可以延续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继续研究科学成果。
分享一篇宏观数据分析文章:《AI无界|陪伴型机器人,不仅是陪你聊天那么简单》
四、设计思路
百度的公众化信息,腾讯的个性化信息,阿里的购买偏好和轨迹的信息,三大巨头构建起的平台,都有人工智能的接口,针对隐私信息和开放信息的整合,利用第三方数据加工方式,和比对检索方式,对数据加工后的数据进行排列和组合,产生智能化的加工数据输出。为以上养老需求者提供个性化的算法仿真服务,把真实的人的特征(声音、喜好、知识背景、思维模型等)数据输入到百度大脑中,抽象出某某人的算法实例,植入陪伴机器人(本地离线版本或在线版本)中。
五、市场定位与推广
陪伴机器人定位为一款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亲情陪伴产品,产品提供公版和私人定制版两款。公版更多的是类似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AI智能语音音箱,适合大众化消费人群。而私人定制版,则角色化,直接定制成某个具体的人,比如马云、雷军,或者实现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已不在人世的某人)。
在软硬件领域,产品并不试图取得突破和垄断,使用既有技术获得AI应用的实现,是创意的核心价值,与现有信息记录和生产目标的不同,在于并不是为了消灭冗余信息而加工,而是为标记信息的不同,以生产信息标记为核心,由于这种标记的不同而生产的信息,将归于信息的生产者所有。基于此目标的区块链价值将获得应用价值的体现,摆脱唯一性的单纯价格炒作。
市场操作:形成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专利,,形成产品形态,结束立项论证,进行融资推广,展开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推广方式以亲情和孝心为情感纽带,为需要尽孝而不能陪伴的人们提供服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产品宣传的Slogan,直击老年人的刚需、痛点。可以联合大的平台方(如百度大脑)以及有影响力的养老机构合作进行公开发布和销售,通过网络众筹平台进行营销宣传,通过线下社区网点和线上各大商城进行推广销售等。
AI宣言1.0:体现了信息提取的价值是信息处理的本质这个潜在价值,为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的持续性生产信息提供可能,改变了大数据的存在形态和静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