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萧红是在高中,同班同学有个叫肖红的,又读了课外书上几篇她的文章节选,并没有太多感触。
再读萧红时,已是大学,在众多叙事小说,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丧钟为谁而鸣》《活着》《平凡的世界》中她的作品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平平淡淡。
而现在再读《呼兰河传》,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竟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呼兰河”,现在各种短视频为流量拍摄东北冰封大门,冰冻干粮,拍出来的全是搞笑的气息,而作者笔下能让你真实的感受到,那个时候的人民都是为了生计。能让那些真正过过苦日子的人,想起属于自己的“呼兰河”,想起自己那段艰难的农村日子。
我相信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那帮人,也会存在着比作者笔下的孩子还要苦的,只不过默默地挨过了那段日子,而我幼时的记忆中是连作者写的那些吃食与玩具都没有的,甚至于连祖辈的爱也没有,父母每天疲于奔命,只为了三个嗷嗷待哺孩子不至于挨饿,虽然出生于90年,比起父母那辈吃的苦要少很多,但最难的时候也吃窝头菜饼的,所有反而会羡慕起书中的小主人翁。
笔落时,已是物是人非,养育我们父辈的已入土,小门小户不配拥有姓名,都埋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老人不在,小主逃离,并非愿意背井离乡,只因故乡生活实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