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C流程(leads to cash,线索到回款)是企业主干流程,是围绕客户价值创造,面向客户需求的流程。不同于华为的LTC流程,结合我们自身的业务模式,我们探索了基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LTC流程,这里可以分为几段:
一、标前流程(LTB)
即leads to bidding(线索到中标),流节包括线索→商机→售前→报价→投标→中标。大多数企业不太重视标前的管理,而标前是直接面向客户,是整个交付流程的源头。
特别是售前的需求解读很重要,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结合自身企业实力,制定技术投标方案(标机选配),甚至引导客户需求。
该段流程的尾是中标,中标后录入公司积单池,统一管理(且可以作为预测备料的源头)。
二、标后流程(BTO)
即bidding to order(中标到下单),流节包括中标→合同→售前→制单→寻源→下单。这块流程是后段流程的前置流程。它的健全,可以让企业真正实现快交付。
在中标后签订合同阶段,即要求售前立即正式介入客需的解析与引导,和LTB中售前职责不同点在于,LTB中的售前是结合招标方案进行标机选配,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投标响应。BTO中的售前,是内外需求的桥梁,一来对客户需求进行二次解读,细化;二来可以结合最佳业务实践引导客户,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订单的选配-在符合基本招标需求的前提下的物料、方案的引导)。
售前解读完成后,研发结合售前输出的资料,制定订单BOM ,实现售研前置的协同。下面,采购可以参考售研的输出做供方的前置引入和长线物料的前置储备。(此处的订单还没有正式下达,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这里的时间间隔不同。例如框架标,周期会相对长一些。如果是抢险救灾项目,那时间间隔会相对较短)。
对BTO流程的运用,可以真正体现一个企业价值链能力。
三、订单执行流程(OTD)
即order to delivery(订单到交付),流节包括下单→制单→计划→采购→生产→发货。该流程主要职责在实现订单的交付,是当前大多数制造型企业通用的流程。是执行层面的业务流程,该流程要通畅,需前端LTB及BTO的支撑。
其改进思路主要是对业务流节的RECS、选配等实现流程效率的提升(例如下单的选配,制单的选配,甚至包括采购、计划、生产的选配)。
同时,这里也是企业精益管理的阵地所在,已经是被管理界玩出各种套路的红海。在我们看来,其价值固然重要,但是放到整个LTC流程中,就显得不太重要。为什么?因为该模块基于整个流程所产生的价值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企业会将生产外包的初衷吧。
四、回款流程(DTC)
即delivery to cash(交付到回款),流节包括发货→安装→售后→回访→回款。ITR售后流程和该流程存共生关系。不仅包含客户的信用管理,还包括应收、预收、坏账、呆滞等财务管理,同时还有订单关闭,合同收尾。
一般情况下整个LTC流程就算走完了。实际上,这里还应该至少有2件事情,作为优秀、卓越企业是可以深挖的:
1、基于已交付订单的客户满意度调研再生产新的线索,商机,形成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企业战略、愿景实现;
2、基于已交付订单的知识沉淀,对交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后续企业管理中举一反三,避免在类似业务中犯同样的错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