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写了天华山的路,发表在《辽宁省委党校报》上。那一年正处在一生的一次转折,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现在读来依然心潮澎湃!
七月的天华山温润翠绿,在薄纱般的雾中宛如美丽的少女,若隐若现,令人遐想。然而,当你走进天华山,你会发现吸引你、震撼你、使你欲罢不能的是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崎岖之路。
天华山的路象洒在林间的音符,时而低吟平缓,时而高亢曲折,游人徜徉其间仿佛在弹奏一首跌宕起伏的乐曲。
最初的一段路伴水而行,耳边是哗哗的流水声,眼间是密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碎石路上,这时的心情无疑是轻松的,这时的脚步无疑是跳跃的,冲出城市、初入山野的喜悦随着欢笑声冲破密匝的树冠在林间回荡。
不知从何时起,水声远了、人们沉默了,只剩下树叶在风中的沙沙声、小鸟婉转的鸣叫声,像一群好奇的孩子在轻轻耳语,议论着这些来自山外的人们。
山变得陡峭起来,脚下的路也变得多样了,忽而是碎石铺就的小路,忽而是圆木搭成的窄桥,忽而是几阶石磴,忽而只是巨石上凿出的几个脚窝,心情不那么轻松,眼睛只顾着脚下的路。偶尔放眼望去,路似乎断了,然而转过几棵松树、曲柳,拐过长满青苔的巨石,那路又向前延伸了,似乎没有尽头,一直把游人引向大山深处。
山越来越高,雾气变得浓重,远处的山峦在飘渺的雾中仿佛触摸到了天空。想着目标就在前面,脚步变得急促,这时最难走的通天峡出现在面前,通天峡像悬在空中的天梯,镶在两个峭壁之间,只有一个人那么宽,向上却望不到尽头,等待每个人的是未知的、令人神往的一番天地。
胆大的登上石阶跃跃欲试,胆小的拉着铁链徘徊犹豫,然而退回去的路被后来者堵塞,上去的路只有一条,只能有一个信念,只能有一个行动,那就是攀登、攀登、不断攀登。怀着一丝恐惧、几分向往,游人们踏上了这段危险的路程。攀登的间隙依山小歇,抬头望,上面是一隙灰白色天空,回头看,后面是一个个攀登的身影,叮当的铁链声、粗重的喘息声、后来者嘈杂的议论声混合在一起升腾,仿佛是另一种雾和山间的雾交融,这种奇妙的感觉只有亲临其境才会产生。
循着铁链、石阶向上攀登,一段90度的铁梯突兀地竖立,不知道路途还有多远、前面还有多险,刚刚放松一点的心又紧缩起来,游者互相鼓励,一个个艰难地爬到梯顶,再钻过一个狭小的山洞,天地豁然开阔起来,以险著称的通天峡终于被我们甩在了身后,一种战胜自我的豪迈油然而生。
山风夹杂着水珠轻拍在燥热的皮肤上极其舒爽,忽然有所领悟,走过的很长一段只想着赶路,却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这是不是辜负了天华山的一片盛情?心情变得平和起来,步慢了放脚。这时天有些阴了,身边的游人少了,导游催促着赶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苦攀登,终于登上了向往的顶峰——天台。那是山顶上一块裸露的大石头,凭栏远眺,远山如黛,毛公峰在雾中像一位寂寞的老人注视着欢笑的游人。
也许是距离天空太近了,雨不请自来,匆匆在天台留下一张照片,大家便匆匆下山。导游选择了一条近路,偶有惊险,倒也顺利,渐渐的水声又近了,石板路的缝隙中有涓涓细流涌出,我们终于回到了山底。
回望天华山,有一种感触在心底涌动。山溪弯曲了小路,剪不断小路的走向,大山挡住了小路,难以阻挡小路的去处。人生的路和天华山的路何其相似,有坦途、有曲折,一旦上路便没有退路,任何的慨叹、彷徨,只能延长痛苦,却不能缩短旅途。人生的路该像天华山的路,一直向前向前,因为向前闯,才有路。蓦然,邓丽君的一句歌词脱口而出: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砺,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