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去香港展览,儿子看着一个展品说好贵啊,买不起。结果展览的摊主一个不到30岁的小帅哥对儿子说,你这么年轻,未来没有什么买不起的东西,就看你怎么努力了,什么都可以买的起。作为妈妈,这个小帅哥很正能量,很励志的态度吸引了我,于是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他是上海出生长大,父母做生意,在初中的时候他就迷恋钱币,于是就入坑了,高考考的一般般,只能被普通大学录取,于是妈妈希望他去新加坡读书,爸爸则希望他去美国接受教育,最后选美国是因为,去美国爸爸出钱,去新加坡爸爸不给钱,于是高考完又努力了一年,考了托福等申请了波士顿大学,虽然大学的经济,但是钱币爱好一直贯穿在他整个生涯历程中,他研究生毕业就跑去美国最大的钱币鉴定企业做了几个月,然后又到新加坡创业,创业的同期也在买卖收藏各种国际金属钱币。他告诉我,他在新加坡入股一个科技公司,同时在全球参加币展交易,他说其实钱币比他那个公司还赚钱。
他告诉儿子,眼光很重要,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选择和鉴赏币,同时也要有全球的眼光,不能局限于国内。他也吐槽中国的教育,说在中国教育是希望所有人卷一样的科目,而在国外教育是不同的,学校的课业知识差不多就OK了,是希望你有与众不同那个的地方,也希望你在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有所建树,国外育人更有创造力。我同意他的观点,中国对分数的极致追求下,的确把基础打的很扎实,个性化相对缺失一些,大家都跟着指挥棒,不用思考方向,因为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高考。而国外有些教育更是鼓励你个性化发展,让世界更多元,看看国外大学的招生就可见一斑。
儿子加了这个哥哥的微信,我说麻烦以后多指点孩子,这个帅哥非常谦虚的说,以后互相交流,并鼓励儿子多观察,多尝试。我很开心,孩子碰到这么一个正能量的哥哥,希望孩子能够向优秀的人多学习,这是最好的打开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