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
点滴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是李清照南渡不久写得一首咏芭蕉的词,实际上表达故国之思。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卷舒有余情。”谁在窗前种了芭蕉树?树荫布满了庭院,叶子舒展、花心卷起,很有情致。上片状物,芭蕉叶子很大,舒展开能遮出很大一片阴影,因此说“阴满中庭”。芭蕉花未开放的时候是卷在一起的,舒展的叶子和卷起的花心便是“叶叶心心舒卷”。
“阴满中庭”的光线是暗淡的,这种情境下产生的情感自然是消极低落的。“有余情”三个字采用拟人手法,给芭蕉注入了人的情感。既是对“阴满中庭”的情感承接,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上图便是芭蕉花,卷在一起。描绘芭蕉花最形象最著名的诗唐代诗人钱珝的《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芳心犹卷”是不是很形象?
既然上片结尾处是“有余情”,那么李清照自然要在下片抒情了。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三更夜雨,一点一滴的落在芭蕉叶上,凄凉清冷;北地南渡的我,实在是听不惯这哀愁之声。
雨打芭蕉的声音现在不是那么容易听到,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就不太容易理解这种声音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很多人应该都听过水管漏水的声音,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水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虽然声音不大却非常清晰的传入耳中。这种声音只有一个响度一个节奏,非常单调,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乏味甚至烦躁。
李清照刚刚经历北宋灭亡这个重大的历史惨剧,逃难到了这里,心情极其的沮丧,夜半三更又听到了“雨打芭蕉”这种令人烦躁的声音,自然“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大家注意“北人”这个词,此时北宋已经灭亡,那么李清照这个“北人”的愁必然是亡国之愁而无疑。
“雨打芭蕉”的声音不仅困扰了李清照一个人,很多诗人都用过这种意境来表达凄凉哀怨忧愁的情绪。
贺铸:“芭蕉衬雨秋声动,罗窗恼破鸳鸯梦”,这是相思苦。
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这是悼亡。
刘辰翁:“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这是孤独和漂泊。
洪适:“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这和李清照一样,也是亡国之思。
杜牧:“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这是思乡之愁。
还有很多其它的例子,不一一列举。“雨打芭蕉”所带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低落忧愁的哀伤情绪,所以说“雨打芭蕉不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