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的序。
写游记并不是一贯的作风,事实上我去过许多地方,但这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写游记。要在路上写些东西的想法源自一次QQ聊天。那时正是7月上旬,已经决定了要去西藏和尼泊尔,正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作着准备。一个炎热异常的夜晚,百无聊赖的我在网上碰到了泡泡。
“土人。”
“土人。”
泡泡是我大学室友,我俩“同床”四年——我睡上铺,他在下铺。每次见面,按惯例互道“土人”。我们在毕业半年后阴差阳错地单位合并,成了同事,办公室里背靠背坐了半年。直到后来,我回学校读研,他辞职跳槽去了广州,据我在校外网吧里碰到的一个妹妹说,他在业界已小有名气。
瞎贫了一会儿,他问我暑假有什么计划。我告诉他:“西藏、尼泊尔。”
“小心高原反应。”
“没那么可怕,不知道有高反的都没事,知道的只要装不知道也没事。”
“治安不好吧。”
“信佛的地方,乱不到哪里去。”
“很向往,想辞了工作一起走。”
“很欢迎,但不用现在辞的,以后总要辞的,顺其自然吧。”
这时我想起了众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上班族朋友们,如果能记下我的见闻给大家看,多少也是个安慰吧。我从小就在各地漂,对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故土的感觉,朋友们经常笑我以普通话为母语,是真正的“普通中国人”。因此,我经常给大家讲各个地方经历过的故事,所以这次也顺理成章地想给朋友们讲讲藏尼故事。
“土人,我有个想法,我每天用手机记下我的经历,晚上用超长短信发给你,你给我存着,我回来整理好后,发给大家看。”
我和泡泡用的都是同一款手机,支持超长短信,可以将资料同步到电脑上,最重要的是自带内存。泡泡马上回了一个“ok”。其实,我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我真在那里出了什么意外,至少可以留下些文字。
自那以后,我一直想为我的故事写一个开头,在我的设想里,在这个开头中我可以纪录走之前的心理状态,可以写下我的准备过程,也可以说说这些来龙去脉鸡毛蒜皮。想着小时候看的那些故事,往往是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怎么样。那时侯胡乱看的圣经也是第一日,第二日的。于是想,这个开头就叫“第零日”吧。
“第零日”直到去西宁的火车上都还只是零,我这人蹉跎的时间太多,往往只想不干,我的优点是能把一件事想的非常美、非常到位、非常长远,缺点就是花太多的时间去想。以致当终于把一件事想到想无可想时,也已厌倦得不想实施了。
接下去是一站站的行程,我在千里(或是万里)之外一段段地给泡泡发我的故事,起初是每天一条超信,后来变成一天两条,三条,四条……我所见所闻让我无法收“笔”,大拇指也随之越来越灵活,如潮的思绪也许带动了泡泡,他闷声不响地将我的游记发在了校友录上。我在拉萨网吧看校友录时,已是第五段了。在此我要向两个人表示歉意,一个是岚,我所有的短信都是用她的sim卡发出的,她一路上很少有时间用手机,发给她的短信也被我稀里糊涂地回复了好些。另一个是泡泡,每当我凌晨时分赶写完我的故事,总是第一时间发给他,好几次不但扰了他的清梦,还往往一举用光了他的手机电池。
就如一成不变的生活总会结束一样,漂泊的日子也终于告一段落,手机里已存了长长一个列表的故事,我知道我们的校友录上也一定很热闹了。
回上海的那天,据说是上海整个夏天中最热的几天之一,刚从大雪飘飘的青藏线下来的我有些溺水的感觉。想起在日喀则网吧里泡泡通过QQ对我说,“你回到上海会不适应的,会有‘上海反应’”。可见这家伙不是半仙就是乌鸦嘴。
后面几天,我的“上海反应”很强烈。我一见到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就头晕,我费了好大劲从信箱里挖出累积了一个多月的报纸,我跑很远去认领这一段时间寄来的各种包裹,我翻出一大堆钥匙、银行卡和房卡、饭卡,并到提款机上一张张地查看我的存款。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个失去记忆的人,醒来后又逐一翻着陈年旧帐,寻找着我和这个城市赖以联系的蛛丝马迹。
深夜里,当我听着从尼泊尔带回来的音乐CD,我真想抛开这里的一切,重新跳入漂泊的小船。这时候我打开游记,想起了那个叫“第零日”的序,我又有了写它的冲动。既然不是第一日前写的了,就换个名字吧,可惜了一个好名字。
不知从何时起,“N”成了我们形容很多、很长久的口头禅,我想我还有很多梦要实现,我还有很多故事想讲给我的朋友听,我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于是我决定管这个故事的开头叫“从第零日到第N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