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处于那个职位,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务。”曾子说:“君子思考的范围不超出自己的职位。”
[解读]
谋:考虑。
出:越出,僭越的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这里曾子又提到“君子思不出其位”,两者意思相近。
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角色,不要超越自己的地位去思考或行动。
它提醒人们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不是过多地干涉他人的事务。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内省和慎独的表现,将精力集中在自我提升上。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周王朝的统治秩序逐渐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原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政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政治层面,诸侯僭越天子之礼,大夫专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鲁国的季氏曾经“八佾舞于庭”,这是天子才能享用的礼仪规格,季氏作为大夫却公然僭越,这严重破坏了周礼所规定的等级秩序。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孔子迫切希望恢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正是他为重建社会秩序开出的一剂“药方”,旨在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让每个人都安守自己的职位,不越权行事,从而使社会回归到有序的状态。
当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随意越权干涉他人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时,整个社会和组织就能有条不紊地运行。
[读后启示]
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在某个职位上,就可能缺乏对该职位相关事务的深入了解。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要强行去干涉,我们在工作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了。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过于僵化地理解这句话,可能会导致人们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一些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项目中,员工可能因为“不在其位”而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漠不关心,不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会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
此外,当社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以“不在其位”为由而选择沉默和不作为,那么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我们需要在遵循这句话的基本理念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专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