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26天
原文阅读: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讲解:
孔子说:“不在那个岗位上,就不要多想那个职位上的具体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启发思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话在前面《泰伯》篇出现过,这里增加了曾子的“君子思不出其位”进一步相呼应。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要去操心那个位置的事。这既是孔子对弟子们如何做事的忠告,也反映出他的礼学思想,包括“正名”的主张。为政者当各专己职,如果越位做事,往小了说,可能是徒劳无益,事与愿违;往大了说,可能会僭越擅权,坏了名分。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这句名言,也见于《周易·艮卦·象辞》。杨万里说:“大哉止乎!有止而绝之者,有止而居之者,有止而约之者。‘艮其背’,所以绝人欲而全天理,此止而绝之也;‘时止时行’,必止乎道,此止而居之也;‘思不出其位’,而各止其分,此止而约之也。”(《诚斋易传》)他指出“艮”为
“止”的含义有三:一是“止邪欲”、抑止邪恶,二是止于正道,三是止于本分。三者条理颇为分明,“思不出其位”,各止其分,各司其职。
王阳明传承孔子的思想,融会贯通到“致良知”之中。他认为:“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君子待人接物,应对事变,当做则做,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思考,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心安理得而已。所以孔子说“君子素位而行”,随遇能安,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又说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思考自己的事,只管好自己的事。凡是去谋划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强行要去干自己才智所不能胜任的事的,都不是致良知。
对于我们今天的普通人而言,虽不当政,但也各有其位,做事也当参考此原则。首先,对于别人的事,在局外看而不是身在里面干,对其中的复杂情况没有具体了解,也没有责任担当,提出的意见建议,可能不仅没有多大价值,反而给人家添乱,惹人生气。如果局外人对我们的工作指手画脚,心中也可能多有不满,好像我们自己不专业,似乎他比你更能胜任,他的话也未必听得进去。
其次,每个人最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没干好,而分心去操心别人,自己的事就更干不好。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所思虑的,不超过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是聚焦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精益求精,持续改善,一心一意做好了,上级,或者上天,自然就会派新的任务、新的责任给你,你的位置就上去了。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对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康有为做了个补充解释。他说,如果官职在身,农官你就专心务农,主兵你就好好研究战争,这样才能专精致极,不误职责。
但如果不在其位呢?康有为说,“若士人无位,则天地之大,万物之夥(huǒ),皆宜穷极其理。故好学深思,无所不思,思用其极。”他认为学者的身份,与居官有位者不同,不可简单化地理解这一句。作为思考者或说思想者,“能思所以然,是天下第一等学人”。康有为的这个补充非常有道理,做人做事不逾越本位,但认识思考社会和人生则不可囿于小我所在之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