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读红楼梦的章回变多,了解得越多,薛宝钗,这个复杂的形象,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着。
初读·误会
一开始阅读红楼,或许是伴着对黛玉悲惨身世的同情,我总潜意识地将宝钗看作一个胸有城府,世故圆滑的虚伪女子。甚至在她生日那天也要故意选出贾母爱看的戏,博得她的欢喜。金钏死后,薛宝钗为了安慰王夫人竟说出她死的活该这样造次的话。这是人心的冷酷与与无情啊!
细读·了解
然而,一昧的以偏概全总是不正确的。当我再往后探索红楼,才蓦地明白宝钗“虚伪”背后那令人悲痛的缘由。宝钗生于一个皇商家庭,经历过各种的人事,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她懂得洞察人心,博人欢喜的性子。
但,也正是这显赫的家庭和封建的旧思想,禁锢了这才艺双全的女子成就辉煌。古云,长兄如父,可偏偏宝钗却摊上了薛蟠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兄长,只知道花天酒地,整天无恶不做,每每让可怜的妹妹为自己收拾烂摊子。表面好似家中担子都托给了长子,然而事实上是抗在了宝钗的肩上。宝钗进京待选,却也终以失败告终,原本可以摆脱着让人窒息的苦境,但老天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宝钗眼看着不学无术,堕落不堪的兄长,便深知进取仕途的重要性,于是劝宝玉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文官。若说宝钗愚昧,思想守旧,可这在当时,面对文化与思想的压制,又能怎样呢?
深读·敬佩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的深刻体会到宝钗的善解人意与知书达理。宝钗能在贾府中受众多长辈、平辈和下人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的。她为人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大方得体,懂得为别人着想。她的好,使史湘云对她赞叹不绝,甚至视她为自己的亲姐姐;她的好,让原本嫉妒她的黛玉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与她以诚相待;她的好,让众多姐妹和下人都报以真心与她交往,确实是在大观园着复杂的关系中少见的。
宝钗的才华横溢更是无法忽视的一点。宝钗在作诗时常能引用大量的典故,并且恰到好处,总能将当今实事与个人情感融合的淋漓精致。除了文学,宝钗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医学,佛学,诗歌,作画等等。
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才女子,确实是大观园中的一大象征,不愧被列入金陵十二钗,成为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