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朱淑真《菩萨蛮》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我对朱淑真一直没有太深的印象。听到过这名字,知道在文学史上她几于李清照齐名,也属才女之列。但具体有什么好作品,却一个都想不起来。正好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她吧。

这是一首借秋天表思念的词。

“秋声”就是秋天里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等。“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秋天到了,梧桐飘起了落叶。蟋蟀唧唧鸣叫,更添萧索之气。

古来人多悲秋,在这首词里也不例外。“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一读便是股凄凉的气氛扑面而来。斜靠着枕头,背对蜡烛而睡。睡觉的时候不把蜡烛吹灭,显然是睡不着。睡不着是因为有未了的心愿,故曰“残梦”。希望“残梦”能随着月亮一起,慢慢变圆满。

继续失眠。起身把帘子钩起来,对牢这片寒夜。听见从远处传来阵阵捣衣的声音。

“砧”指砧板,“寒砧”即指寒夜捣衣。古时麻布纤维粗硬,于是妇女们在做冬衣之前,需先把织好的布铺在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使其变得柔软熨贴,称为“捣衣”。捣衣声起,便令人想到家乡亲人为自己(或自己为亲人)赶制冬衣的场景,是以思念之情愈甚。

所以此处的“何处寒砧作”,实为进一步写“残梦”而来。

而最后两句,“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其实也是借环境表心意,进一步抒发凄凉心情。只是“逼人”二字甚为犀利直接,可见此刻的心情已不止凄凉,感觉是到了极凄惨、极悲伤的地步。

如果诗词也有颜色,那么这首《菩萨蛮》就是冷灰色的,用词简朴,笔调沉重。一读便知非应制之作,而确是字字出自满腹心事。

我在网上找到一首作于南唐时期的《菩萨蛮》,意境构思以及个别句子都与此首极为雷同,不知是否朱淑真加以模仿了。虽说如此,我读下来还是觉得朱淑真写得更好。之前的这首依然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而朱淑真的笔下,似乎更发自肺腑。


《菩萨蛮》

【南唐】卢绛(一说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开篇有些...
    尘里微光阅读 935评论 4 4
  • 曹亮武《南耕词》 [闲中好二首] 双飞蝶,栩栩欲寻春。闲趁花阴扑,描他上绣裙。 杨花落,一任暖风吹。相逐成团去,随...
    北溟鱼_0ba3阅读 4,110评论 1 12
  • [闲中好二首] 双飞蝶,栩栩欲寻春。闲趁花阴扑,描他上绣裙。 杨花落,一任暖风吹。相逐成团去,随风却舞回。 [潇湘...
    北溟鱼_0ba3阅读 4,406评论 1 10
  • O 引子 之前参加的“观察永澄50天”活动结束之后,发现自己在目标管理方面的薄弱,打算将永澄老师公众号当中关于“目...
    李云清阅读 276评论 0 0
  • 我有不少黑客朋友。他们有的学医,有的学数学,有的学建筑,有的做安全之前的职业是开中巴。恩,当然,也有不少是计算机科...
    笨上加笨阅读 5,452评论 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