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不渡溪桥冷。
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开篇有些阴沉的感觉。“湿云”就是雨云,湿度比较大的云。这朵云悬停在小桥上空,像是不肯过桥一样。此时人想必就在桥边或桥上,头顶一片湿云,所以感到寒凉。
下一句依旧写环境,口吻却轻盈起来了,因为“娥”的意思是相对比较积极的,都是表示美好之类,所以用“娥”来形容一阵寒气,可能是为了表达一份相对舒缓的心情。另外,“娥”有时候也被用来指代月亮。但放在这儿说是月亮的寒意,感觉叙述顺序上有些突兀,而且也和后面的“月”重复了。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娥”仅仅是一个表示美好的形容词,形容在东风(春天的风)将到未到之时,一阵轻寒乍起,寒凉又压过了暖意。
此时桥下溪水潺潺。这一句“溪下水声长”中,“长”字很妙,写溪水声音悠长,显示着溪水是从远处汩汩流来,因而一路水声由远及近。
这样写水声的由远及近又还有一个好处——藉着水流,香气也传了过来。她不写自己看到了梅花,只写闻到了香味——梅花的一个重要特征。到底有多少花,我们都不知道,只感觉这香气是非常淡的。“一支和月香”,这股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散在月光下,疏淡而清冷。“一支”两字则更突显其孤绝的气氛。
整个上片意境的流动非常自然流畅,一环扣一环。由“湿云”引出“娥寒”,由“溪桥”引出“溪下水声”,再引出花香。尤其是末两句,清寂又温婉,很好看。
传朱淑真酷爱梅花,所以在第二片里她就开始表达一些情绪了。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这完全就是对着花儿诉衷肠。她说自己爱这花一如既往的美好形态,但花却不知道她的憔悴消损。借“花似旧”写“人瘦”,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李清照纯是比喻,而这儿更多了一层拟人的手法,以花的不懂得、不明了,表达出更多的孤苦落寞、无人相亲的情感。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花是不会寒的,寒的是人心。然而若换一个角度看,我总觉得“花正寒”这三个字里,有一股隐隐的坚忍,像是说梅花一支独自傲雪绽放。
再结合上片中写到“娥寒”时候相对轻盈的口吻,我猜测在悲戚的同时,她的心里,是否仍有一股小小的向上的力量。
相传朱淑真出生官宦世家,从小娇生惯养,聪颖过人,工书画、擅诗词,在精神上有无限追求。出嫁后,与丈夫并不情投意合,精神共鸣极少,所以一直比较低落。而后丈夫远游在外又纳了妾,对她而言,此举虽合乎礼法,在情感上却始终很难接受,于是郁郁寡欢终老。
说来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悲苦的女子。被历史湮没的这样的女子又何止千万。所幸她尚有诗词书画可寄情,虽所剩无几,也毕竟流传至今,赢得几多知心人。而那些不识字的、不会作文的,大抵一生也就如此惨然度过了吧。
说句玩笑话。我记得自己曾经很想回到一千多年以前,那缓慢而温雅的时光。慢慢了解到那时的女性地位以后,真的是要打消这个念头了……以我这般性情,放在那时候,恐怕是一幅更可悲的场景了……幸好,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