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认为做一个全能妈妈才是好妈妈,每天纠结干了多少家务,洗了多少衣服,房间是不是干净,饭菜是不是可口……可一路走一路看,渐渐发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是一个好妈妈的标配。
文/一木钉
1.
昨晚,孩子夜醒多次,哼哼唧唧,哭喊,蹬腿。多次安慰未果,我不胜其烦,最后忍不住冲孩子吼起来。
在半梦半醒之间,在寂静的夜里,只觉得自己疾言厉色,每句话都像刀子一样,射向孩子,孩子愈发哭闹。
早上醒来,依旧心绪难安,也知道自己昨晚对孩子过分了,有一点愧疚,但是却并不愿意去安抚孩子。我站在镜子前,感受着自己心里这份躁动,感受着自己始终无法平静的心绪。
2.
想起昨晚自己那副恶狠狠,冷冰冰的样子,突然觉得熟悉。想起来,这是我小时候常看到的妈妈的样子,妈妈比我要温柔许多,但是这种冷冰冰的感觉,仍然印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小时候,我非常胆小,怕黑,一个人睡总是惊恐,每次都要熬到实在支撑不住时,才敢闭眼,而一旦闭上眼睛,各种牛鬼蛇神就仿佛在耳边,在面前。那种惊恐让我在十几岁的时候依然无法摆脱。我常常实在受不了时,便去敲爸爸妈妈的卧室房门,叫妈妈来陪伴。
妈妈总是打着长长的呵欠,一脸不耐烦。有时候将我训斥几句,有时候又像是在赌气。她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犯了错。所以,对于妈妈我也十分忌惮,不到不得已也不敢去叫。只觉得在夜半惊恐中孤立无援。每个夜都那么长,每个夜都那么难熬,想叫妈妈陪伴,却又不敢,日复一日。
而,这一幕如今就发生在我和儿子身上,我变成了那个不耐烦的妈妈,儿子成了那个童年时候的我。我如当年的妈妈一样,在夜半困乏的时候没有一点余力去照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大吼大叫,冷漠敌视。儿子不会表达,只得哭。而他越哭我就越烦,甚至想去打他几巴掌。
我听着自己的咆哮声、怒吼声像野兽一样在房间里奔腾,但是我停不下来,那一刻,我好像不是我自己,平日里的觉察和耐性统统消失不见,只剩下肆无忌惮的宣泄。
3.
也曾对妈妈心怀怨恨,怨她在童年时对我陪伴太少,对我不够关注。这样的怨恨甚至延续了很多年。可是在昨晚那个当下,我忽然对多年前的妈妈感同身受了。
这阵子,生活上诸多烦扰,明显感觉到体力不支,精神欠佳。所以面对夜醒的孩子,我没有多余的心力再去安抚,情绪不再受控制,坏情绪就像毒蛇一样窜了出来。
而几十年前,那个年代生活的疲累,比现在我要承受的还要多出好几倍。当生活的压力来袭,人是没有精力去自省的,所有的空闲,都只想休息。
白天操劳到崩溃的妈妈,晚上还要被孩子叨扰,她真的做不到那么耐心陪伴。何况那时候的他们也不懂这些儿童心理学,也没有机会去懂。生活只是无意识的重复。
4.
当人处于不放松的状态时,就会陷入旧有模式,重复童年的轮回。
每当我感觉到自己累了,却不敢去放松,休息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变得很浮躁,也很容易生气。那些什么要觉察啊,倾听啊,共情啊,就会统统跑到脑后,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很多行为也会忽然失控。
心理学上讲,当我们生活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担心羞辱、拒绝、无意义或痛苦。当生活平静时,我们通常不会陷入童年时的决定、行为模式和信念中不能自拔。
只有当我们感觉到有压力或者不安全时,我们才会陷入到自己生活态度取向的消极行为中。
这些行为往往会让我们变成一个“坏妈妈”,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我和我妈很像,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唯独没有安排休息时间。我们都认为要努力,要争取,这人生才有意义。
生活的齿轮其实是被我们自己加速开转的。我们不敢停下来,因为停下来与“不上进”“没出息”联系在一起。唯有无休止地劳作,我们才觉得生活有意义。唯有忙碌才让我们觉得心安。唯有忙碌,才让我们觉得自己足够好。
5.
昨晚,正是因为这快速转动的齿轮,是我难以承受的速度,所以才被甩出正轨,情绪失控。
我抱着儿子,向他道歉:“对不起,昨晚妈妈发脾气是妈妈不好,妈妈太累了,没控制住自己。”没想到儿子马上搂着我的脖子,笑得很开心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孩子对妈妈的爱其实更为深沉,当我坦诚待他,他竟然一点都没有犹豫就原谅了我。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感慨良多。以前认为做一个全能妈妈才是好妈妈,每天纠结干了多少家务,洗了多少衣服,房间是不是干净,饭菜是不是可口。
可一路走一路看,渐渐发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算个好妈妈。情绪的失控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模式,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面对孩子,看得见他,接得住他。能驾驭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好妈妈最应该做到的。
而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好好对待自己,敢于休息,敢于做不到,敢于在繁忙之中抽身出来将自己沉淀。
这样才能摆脱旧有模式,避免陷入童年的轮回。以一颗清明的心,以一双智慧的眼去陪伴孩子,做一个真正的好妈妈。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作者简介: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专注心理,亲子教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