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一篇文章的好坏?一篇文章如何获得大众的阅读量,成为爆款?这是每一个新媒体作者,甚至是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追寻的问题。目前,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一篇完整优秀的文章的基础是“有骨有肉”。
1
什么是“骨”?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写作框架就是整个作品的骨架。
骨架围绕中心主题,通过梳理主要观点,应用逻辑思维伸展而来。
翻阅大多数论述“如何写作”的书籍、文章,其中不乏提到文字作品骨架的重要性。有了这一骨架,作者便可紧紧围绕主题行文,不必担心被突来的思绪打扰,不必担心完整的结构被破坏。无论你写的是精巧短文,还是长篇巨作,最后的作品呈现都是观点明晰、逻辑清楚的。
骨架的用途不仅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其对于读者也十分重要。美国作者莫提默.艾德伦、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读者要竭力找到作者写作的框架,并且不拘于书籍的目录,总结出自己阅读后所得的框架。由此可见,文字作品的骨架同时是阅读后输出的关键。
骨架是联系文段字句的纽带,也是联系作者读者的桥梁。
2
什么是“肉”?简单来说,就是独特的观点与丰富的素材。
新媒体写作不需要文艺的语调、华丽的词藻,但却仍需用语言感触大众。
独特新颖的观点是吸引大众阅读的关键。信息爆炸时代,大量的文字涌现在人们的身边,同质化现象给大众审美带来疲劳感。而独特的观点使用逆向思维,从新的角度入手,更容易为大众带来新鲜感。
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增强大众信服度。素材就像是观点的佐证证据,不断的向大众正式观点的真实性。在写作过程中,素材大多来自于作者的日常生活,而作者的生活就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合理运用素材,能让读者更加接受观点并且产生同理心。
优秀的文章在选定主题后,抛去对文笔的分析,首先要做到结构完整,表述清楚,也就是“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