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父母会成为祸害呢?
为什么父母会成为祸害呢?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悲欢并不相同的。
同理心是一个很高级的功能,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当然不可能变成父母之后,就自动有了同理心。
孩子的心理问题假如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父母是感受不到的。
我们管心营作为心理咨询机构,接手的孩子通常都有厌学问题,更严重的有自残、绝食、叛逆、严重网瘾、抑郁等等情况。
事情没有足够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往往是不被父母重视的。
也就是至少得孩子已经没有力量去上学了之后,孩子的问题才能被重视。
所以,我们说解决厌学问题,实际上是亲子关系问题的延展。
假如家长真的恶劣的话,这些孩子反而会比较容易治愈。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一定会想办法逃离这些家长。
这些创伤也反倒好处理的,坏的东西,丢掉就好了。
比较糟糕的是,又对孩子好,又对孩子坏的家长,爱恨纠缠在一起。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一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有一个按钮,按下是食物,这个按钮就是好的;按下去会被电击,小白鼠就知道危险。
但是,按下去可能会出现食物,也可能会被电击,小白鼠望着按钮,要纠结死了。
这也是很多孩子在有了心理问题后,休学回家养病,好这一养,问题更大了。因为回家之后,一定会和父母发生争吵,当争吵发生之后,家这个避风港也没有了,从厌学问题直接升级成严重的亲子问题。
连家庭支持也消失的孩子,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02 孩子感受到痛苦,可家长感受到自己的爱
很多时候,家长是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坏】,很多家长指责孩子不孝顺的时候,是真的从内心坚定的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甚至一肚子委屈,疑惑自己对孩子这么好,为什么孩子还不理解自己?
很多时候,孩子内心痛苦得不行,但是家长的感受是关心和爱护孩子的正确感。
我们管心营在做咨询的时候,见过太多的家庭是这样的模式。
子女认为家长在说教、唠叨、辱骂自己;但是家长认为自己在关心子女。
我们遇到过很多有抑郁症的厌学症学生,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还是在不停的讲他们的不好。因为很多的家长,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断去指责子女不好的场景。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子女感觉到被指责和控制的痛苦,但家长感觉到的,却是一种关心与保护的正确感。
甚至可以说孩子越反抗,家长越上头。
就像是厌学症管心营使用的组织状态疗法当中所提出的,家庭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在封闭的系统当中,因为空间的限制,所以成员很容易进入到一种过度的竞争当中,就是要用对方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很多家长到了咨询室中,带着孩子一家人坐在一起,我们管心营的咨询顾问,问家长【如果必须在证明自己正确和让子女感到幸福的两个当中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这种明确的二选一的提问当中,很多的父母才会产生思考
——啊!我的正确很多时候是和子女幸福快乐是冲突的!
03 双重束缚
另外很多家长的做法是【双重束缚】。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拿孝顺这个经常发生的事情说,很多父母都指责子女不够孝顺,自己养了白眼狼。
这时候,我们管心营的老师就回答这些家长一个很意外的答案
——你们是没办法要求孩子孝顺的。
因为孝顺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去倒一杯水,但是孝顺怎么要求呢?
孝顺不是要求出来的,而是通过事情体现出来,家长要通过教孩子做事情,让孩子体现出孝顺。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既要求孩子孝顺,又不告诉孩子怎么样孝顺。
或者事先不培养能力,等孩子做不到,或者犯错的时候就忍不住指责。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管心营的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小红不会做饭,每次进到厨房都会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的,没办法母亲只好进来接手小红的烂摊子。
小红就一直在这种循环中长大到了15岁,谈论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母亲就很委屈的说,“你还怪我管你太多,你15岁了,饭都不会做,每次都是我进去给你收拾烂摊子!”
大家发现问题所在了吗?
成长就是一个过程,一定是会犯错的,可母亲不让小红试错,不给予孩子练习的机会,她怎么可能学会一个技能呢?
可是到了后面,小红失去了做饭的兴趣时,母亲又跳出来说,为什么我女儿15岁了,连饭也不会做,和其他小孩比真的是太差劲了。
这个故事在小红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可是等到了15岁的时候才出现结局。
04 家长的帮助变成了冲突
父母是有局限的,很多时候父母认为的问题,并不是真实的问题。
所以最后一定会和孩子产生无尽的冲突。
比如最常见的错误,很多大人都很讨厌孩子玩手机,认为玩手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于是拼了命地要阻止孩子玩手机。
就是这样的错误想法把真正可以解决的问题忽视了,还引起强烈的冲突,导致了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孩子不玩手机≠去写作业
这是很多家长没想通的一点,孩子不想写作业,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即使没收了手机,孩子还是会不写作业。
家长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孩子去完成作业,或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到学习、运动上。
很多学霸游戏玩得很好,成绩也不差。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都怀着沉痛的心情告诉家长一个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不是孩子沉迷手机,才不愿意家长沟通,而是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才拿手机当挡箭牌。
那个青春期的少年愿意听父母唠叨啊?
不叛逆才是新闻。
而且很多时候玩手机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在面对厌学情绪时候的解决方案。
就像中年人躲在车里抽烟一样。
回家前,脑子里想着,孩子的补习费要交了,老婆已经快一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自己的车也很久没保养过,父母也上了年纪,而工资每个月交完房贷,几乎就不剩多少了。
这个时候,心烦到了极点,已经到了家门口的停车场,不是想上楼,于是点了一只烟。
是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吗?知道。
为什么抽烟呢?情绪是要宣泄口的,抽烟就是解决办法。
玩手机也和抽烟一样,本身是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假如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会通过别的办法解决,比如逃学、强迫行为、睡眠障碍、抑郁、自残等等,那个问题不比玩手机严重?
玩手机也是解决方案,只是这个方案家长看起来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