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用商业的逻辑,做出正确的选择?
亲戚的小孩高中快毕业,学画画和音乐。两者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呢?
“边际时间成本”的概念:比如生产iPhone,生产每一部,边际成本是为零的。这种是产品。与之相对的,是服务。比如理发师,边际交付时间很高,给你理发就不能给别人理发。
边际交付时间越大就越是服务业,越小就越是产品。
边际交付时间越大就越是服务业,越小就越是产品。
在中国的钢琴家,耳熟能详的只有,朗朗和李云迪,因为音乐是产品。每次交付后,使用的方式,边际成本极低。每个人都能享受最好的。但是,绘画,是一个服务业。音乐是头部市场,画画是分散市场。做产品,成功者垄断。做服务,是分散市场。
在公司里如何选择岗位?
每家公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要做公司的核心价值部分,是最好的。
比如保洁公司,要去保洁公司的话,应该做什么?
A产品部门,研发洗发水
B营销部门,广告和活动
C渠道部门,把洗发水放到全国各地
最核心的部门是B营销,去建立认知,做市场。
微软呢?产品、营销和渠道,最核心的部门是工程师部门,是产品部门,技术人员应该选择微软。
背后的行业规律:
1、人无我有,你做不出来,我能做出来,创造型企业,越是前端的公司越棒。
2、人有我优,大家都可以开互联网公司,但是我做的最好,用户体验最好。大家都不错,比如买电视机的时候,很小的时候9寸的黑白电视机,就是神一样的东西,后来变成32寸还是彩色。60寸是极限了,开始有些厂商开始研究如何在墙上投影了。这个行业基本到了工程技术的瓶颈期,你只能伴随它进入稳稳的时期。
3、人优我廉,拼价格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走到头了,价格最低是即使转型时。
4、人廉我转。已经不能再打价格战了,必须转行。
因此我会选A企业。
关于人生选择,背后都是商业逻辑,通过对人与人交易的理解,做出聪明的决策。
1999年加入微软。2003离开微软。一共十四年。
人生的三次重大决定
1、加入微软,早上9:30背英文简历,面试了7个小时之久,最后一个人唐骏面试后,会当时告诉我,恭喜我可以加入微软。待遇会比近微软之前还要低,刘润老师犹豫了很久。还是加入了。微软是核心企业,不给钱也要去。他是行业中的关键机构。
2、7年的时间后,从技术部门到了市场营销部门。
3、2013年,移动互联网了,离开微软,进入咨询行业。因为老师意识到咨询行业会大变,积累知识库和雇佣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玩不转了。必须要有自己深刻的洞察,咨询行业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手艺活了。于是放弃了微软,自己做咨询公司。
用商业看行业,用行业看企业,用企业看个人。
人天然会把钱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人天然是损失厌恶的。人很多时候做选择是使用自己的直觉的。但是精英们就会打破这种直觉,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你的老板究竟比你强在哪里?
答案:“战略”
因为选在了正确的方向、打法、商业模式,所以比你成功。
培养自己的战略能力
很多人对别人成功特别关注,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幸存者偏见,学习别人是如何成功的时候,其实他本人都未必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
什么是缺乏战略思维?
比如捐书,有些机构的做法是,跑到地铁口,求捐书,通常来说,人们就会捐家里的旧书。
聪明的公司选择与“真维斯”合作,任何时候都可以捐助。
更聪明的做法,是与图书馆合作。每年把要扔的旧书,都收过来,捐给小孩。
如何具备这种能力?
1、养成系统化的思考能力
用关联、动态、整体的思考问题。前段时间有本书《谷歌是如何运营的》,有一句话说:谷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一直在雇佣最优秀的员工。但是,在谷歌还是小公司的时候,那里有优秀的人会去呢,一定是选择了正确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因此学习公司的模式一定要有时间思维,请你学200年的谷歌、2003年的淘宝、1985年的微软。用战略思考。
2、心中存储因果律
比如:因为有了巨大的流量,于是就可以变现。
有了这种系统化的思考能力后,你就能用上帝视角看待商业,与你老板的老板,平等的思考。
商学院不仅是商学院和高管,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本质上资源分配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和效率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你会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