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背后的三个问题:
1. 你为什么来这里?
2. 你害怕死亡吗?
3. 你满足吗?
你为什么来这里
一个人要是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
当一个人弄清楚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简称PFE)”。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了实现PFE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这些人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很高。
绿海龟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当我们的心被有意义的东西填满后,自然不会再有空间给那些无意义的东西了。
是不是喜欢的事儿一定要等到退休才能去做呢?渔夫和富商的案例告诉我们,对每个人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我想做的事。
大家明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偏偏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立马就做呢?安妮通过广告商的案例给出了解答。
广告商早就明白,如果你的信息直接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或者欲望,你就能促成他们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广告的真实意图是让你相信,只要你拥有了某个产品或服务,你的人生就能圆满;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信息——如果没能拥有那些产品,你的人生是不圆满的。我们一旦放松警惕,就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种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同样,你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关于PFE,我们不能站在原地等待答案自己出现。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
你害怕死亡吗?
死亡是人类最基本的恐惧之一。没有为实现PFE而努力过的人,他们害怕死亡。
大多数人每天想的事情里,并没有死亡这个明确的概念。但人们的潜意识里都很清楚,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死亡在一天天靠近。人们为什么会恐惧死亡,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实现自己的PFE。如果你已经达成了心愿,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没有理由会害怕失去做那些事的机会。
每天爱你所爱的人,就不担心会错过。每天做你喜欢的工作,就不就有遗憾。“朝闻道,夕死可矣”
跟作者一样,活出一段实现自己存在意义的一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每一天,这在我灵魂深处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你满足吗?
“想象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你的生活方式与你的PFE一致,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做你想做的事,因为你已经弄清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是……等你到了65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攒够退休的钱”
“那你怎么办?”凯西用夸张的讽刺语气问,“我猜你只能继续做你想做的事,真是悲剧啊!”
我们疯狂购物,因为物质能带我们逃离片刻现实,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但是,如果我们不需要“逃离”或者“减压”呢?如果我们一直在做我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我应该没什么可“逃离”的,也没有那么多压力需要释放。
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除了发自内心的快乐,还有一个特点——运气特别好。好事总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且出乎意料。
他们把自己的PFE传播出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找到一大批潜在的帮手,这些帮手会被他们的激情和热情感染,主动想帮助他们。
小结
反向浪从未停歇,伺机卷走我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我已经知晓了它的存在,我就可以保存实力,乘着正向浪前进。
现在,我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而努力生活。门的另一边,我永远不会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