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上午九点,文质教育研究院第七届教育行走线上活动在诸位美仁的期待中如约而至。李晓霞老师主持了上午的研修活动。
张文质老师像往年一样率先致辞。很遗憾,当时我正在医院排队做检查,即使我把手机音量开到最大,大厅里吵杂的声音仍然淹没了张老师的声音。还好,群里有张老师的寄语。于是回家后抱着手机,认真地听了两遍。
我喜欢张老师的质朴与真诚。他说:教师的成长是自主成长,因为成长与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的寄语题目是:共同学习,各自成长。张老师还说,他希望通过教育行走大家成长为长期的同路人,事业的合作者和同行的朋友。还说,真朋友要以真面目示人,所以要求所有群成员报名时实名,在群里交流时也是实名。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质朴与真诚。
作为一名教育学者和家庭教育专家,他很谦和,也很平易近人,没有专家架子,更没有咄咄逼人的语言。就像一个大朋友。是的,张老师是在用朋友的方式与我们交流。
被称为“江湖一刀”的刀哥谢云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这两年我的教育生活与人生思考》,回顾了教育行走从2015年第一届教育行走提出“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到2020年的第六届教育行走的过程。我从他的分享中感受到刀哥说真话的勇气与不易。知行非易,得失在心。偶尔做一下,只是“事情”,坚持做下去,可能就成了事业。我喜欢刀哥的这些心里话,更喜欢他“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的执著和他“依然保持不败的向往”的勇气,也希望“江湖一刀”始终能让我们感受到教育人的侠肝义胆!带领我们做更真实的教育!
戴耘教授是上午第三个发言的。
戴耘教授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UAlbany) 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才和创造力的个体和社会发生以及教育对策和模式的研究。现为多种美国人才教育主要学术刊物以及台湾的《特殊教育研究学刊》编委,出版专著和主编文集九种,发表研究报告、论文、文章等一百余篇。与北京师范大学的申继亮教授合作主编了《教育,创造力,社会发展》译丛。应邀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发言或邀请发言。
这是我第二次听他的报告。他独特的视角和犀利幽默的语言,还有理性的思考,总让我耳目一新。我们总是习惯组于接受一些思想,而不是去批判性地思考,无论是全红婵的例子还是张文宏的例子,戴教授总是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现象,这不就是批判性思维吗?我从戴教授列举的一些文革式语言里,认真检讨自己,一定要在以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杜绝使用了这些语言。
谢老师在他的文章《教育行走,就是教师自己的“乌托邦”》一文中说:就像每次“教育行走”,我和文质先生,总是始终在场,不只是“身体在场”,更是“生命在场”。我们执意以这样的方式,让所有营员感觉到,我们的“在”,我们的温暖和安慰——这,或许是“教育行走”最大的特质,之一。
我想说的是,我喜欢张老师,谢老师和戴教授在场的感觉,我觉得他们就是我们教育行走团队的三剑客,他们三个互相欣赏,互相成就,互相扶持,共同朝着教育的“乌托邦”方向努力。我感受到他们的在场,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还有勇气和力量。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