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胜利大逃亡
虽然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但我在农村摸爬滚打近三年,却愣是没能“大有作为”起来。后来看到一批又一批知青,包括那两个写了《扎根书》的上海姐儿,都像鸟儿一样飞往城里当工人去了,我的心也开始发痒了。
1976年初,我被抽调到大队部,先是搞社教外调,之后又专职负责大队的宣传工作(注:主要负责收交、修改各连队的新闻稿件,然后投送到公社主办的《相山通讯》),并兼任民兵执勤任务,因此,和大队的头儿们混得挺熟。
一天,我找到大队书记,想提出我的招工的诉求。话还未说出口,书记却先开了腔:“小D,我正要找你,大队石灰窑会计有经济问题要停职审查,大队部研究决定让你去当会计。”
“什么?让我去当会计?”我感到很突然,“我几乎连算盘珠有几个都不清楚,怎么能当会计?”我试图拒绝这份官差。
“你年轻有文化,干几天就学会了。”大队书记说得很轻松。
“不行,我干不了!”其实,我是担心这会成为我招工的绊脚石。
“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一定要干,不干一年会计就别想招工!”大队书记甩出了杀手锏。于是,我这只“鸭子”被逼上了“架”,笔算加珠算地干起了会计行当。
“鸟儿”陆续往城里飞,我更是日思夜盼早日能得到那个曾经拥有过的城市户口本儿。
公元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很想走这条路跳出农门,于是,便拾起书本准备复习迎考。但这事儿很快就让大队书记知道了,他批评我不安心,并正告我:想考大学就不给招工!
天哪,考大学谁知道能考出个爷爷奶奶来,一旦考不上大学,再失去了招工机会,下场岂不太惨了?得,撤退!就这样,一场美好的大学梦让大队书记给搅黄了。
1977年8月份,我当会计已经有10个多月了,正当我求学不成招工无望的时候,市郊区委(注:当时主管农口的政府机构)政工组要从相山公社抽调一名知青去帮写材料,公社又将这个名额落实到了中城大队,并点名指派让我担当此任。上级调人,大队书记不得不放行,于是,我终于和会计行当“古得拜”了。
在郊区政工组,除了写写材料,还经常要跟着领导们到各公社、大队检查工作,了解知青情况。那段日子,虽然是常常吃得满嘴流油,小车坐得洋洋得意,但我心中仍期盼着能早日“还我城市装”。
这年深冬的一天,我正在忙于整理筹备市第五次知青先代会的相关材料,突然接到一份通知书,要我在指定时间到市人民医院做招工体检一一我兴奋得几乎发了疯。
公元1977年12月26日,我正式去工厂报到,幸运地成了淮北纺织一厂的一名职工,从此结束了两年零九个月的“公社新社员”生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