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哪些是可以在线上,哪些不能在线上?
2、我们这一代人是物理世界,孩子们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中成长,所以他们有可能是两个世界共有的。
3、OMO(merge)不是oto,merge很重要
4、教育行业重要的三要素:效率、体验、交付
所以,在线上能提高效率的,能更好的交付的,就转到线上;在线上不能提高效率、不能更好交付的,就在下线。
5、消费教育,现在主要的购买者是80、90后,所以对于线上产品是非常习惯的。
6、教育omo的本质:更高效率的教育,更细颗粒度的执行。
7、omo不只是产品,中小企业不太容易形成omo的技术壁垒。
中小企业应该借助使用互联网产品,发挥自己的优势
8、厉害的人会极端情况假设,这次疫情给了所有人这个思考的机会。
9、未来教育在4、5线城市有可能变成4s店,只提供服务,不提供系统和产品,产品和系统由大型机构统一供给。
10、OMO可以使营地教育,时间从3个月变成全年,营地教育期间,孩子体验很好,回家之后又打回原形,所以通过OMO帮助孩子们在家里做营地教育的延伸。
11、疫情后,哪些行为是可以固化下来的,哪些行为又会回去?
12、教育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拆解是特别难的,很难拆解细颗粒度,人类最主要的行为就是教育行为。
教育的需求侧是人脑,是通过人外在的行为反馈
供给侧教育产品也非常难拆解
13、教育是违反人性的,懒贪装。现在ai的互动是没有情感互动的,情感是一个很好的壁垒,但是很难规模化。
14、新一代的群体,对虚拟的东西也是有很强的情感连接的(如未来初音这类)。
15、教育是改变不了,我们改变的是学习。
知识性学习、可拆解的学习是ai最有可能先突破的。已经在杭州做实验了。
就是杭州智慧教育。
class in的八大模式(以扩张为主)
1、省内下沉(如新东方在1、2线可以,省会可以,但4、5线就不现实了)
2、流量溢出(线上抓大ip溢出的流量)
3、降维打击(北上机构有条件可以做)
4、联盟学校赋能(优胜教育)
5、地方当地拳头产品
6、教育机构中专门服务外地部的
7、单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