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在当前中国实际上非常高,大家都很清楚。高到什么程度,我这里给大家一组数据,来帮助大家做更为直观和可视的认识:
数据1
最新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58万对,比去年下降7.5%;依法办理离婚登记185.6万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0.3%。你没看错,今年上半年全国有558万对夫妇登记结婚,同时有185万对登记离婚。离婚率是结婚率的1/3。
数据2
图片中的离婚率,是以该年离婚对数/新结婚对数*100% 计算得出,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558万对结婚,185万对离婚,所以 185/558*100%=1/3,而我们从2010年开始,到2017年,离婚率基本保持在1/6--1/3以上(逐年离婚率增大),也就是说,每三对结成终身伴侣的对象中,就有一对要经历半途而散。假如我们剔除掉前几年为了买房而故意离婚再结婚的欺骗性夫妇,那分子分母都要去除一部分,也大概是在1/3左右,也即每3-4对新人夫妻中,会有一对在若干年后离婚。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离婚这事是私人事件,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离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看西方美国,也是离婚率非常高,发达国家都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去思考这个现象呢?原因很简单,这个现象不对。为什么?不是现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任何现象,我们中国都以此为参考,以此为榜样,以此来学习和安慰自己国内和个人生活出现的种种问题。是的,这个现象对于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是一个非常深刻和重大广泛影响的问题现象,是需要认真思考来进行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的。
它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夫妻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即便是和平离婚,在中国离婚这种事情本身,就是违背结婚双方内在价值理想的,因为大家结婚的目的,都是为了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离婚,就是对于最初这种婚姻理想的打破,也是会波动自我的价值感,进而造成心理创伤。而且,缺少了性伴侣,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对生理压抑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双方父母和关爱该夫妻的人,都会因为离婚而受到或大或小的心理影响,而且可能还要付出相当的心理能量对离婚当事双方各自进行长期安抚和关心、担忧。假如夫妻双方有了孩子,离婚对孩子造成的深刻和重要影响,诸多心理学研究早有结论,我们从少年监狱的研究资料中可见一斑,单亲和离异家庭孩子的违法犯罪占比一半以上。
一般孩子在18岁以后,走入大学,三观逐渐成型,且逐渐脱离父母,夫妻离婚对其造成影响相对18岁以下要小很多。可等孩子18岁,也意味着夫妻双方婚姻感情磨合长达18年以上,这种婚姻假如要离婚的概率,也不高,如果出现,可能在孩子18岁以前,夫妻双方就已经开始长期分居或者分床,矛盾早已不可调和,而这样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可能还不如在早期夫妻确认矛盾无法调和时,当即离婚为好,这样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反倒是会小一些。
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这种分居分床,只等孩子18岁上大学就离婚的夫妻,实际在此过程中,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现实(夫妻双方缺少交流,总是吵架,或者完全冷暴力冷战,分居分床)与表象(没离婚,完整家庭)的冲突,这种内心的冲突,会极大的刺激孩子的大脑思考,并由于孩子的智识能力无法达到思考处理该问题的能力,就导致一种思考的混乱,而这种混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而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就会想要极力逃避这种压力,于是,本该用于学习的大脑空间被父母现实和表象的冲突而占据,且由于智识发展能力受限,无法解决,故是死局。
于是,在学校既然无法安心读书,那就索性去释放这种压抑的情感,压抑的心理能量。所以,能量的投放,就会是任何除学习以外,能够极大释放孩子心理焦虑,压抑的事物,网游(集中精力而分散注意力的功能,与同伴一起而生归属感,与同伴游戏交流而破孤独感),打架(内心对冲突压抑的外化,借由不用动脑的躯体暴力得以实现释放),吸烟(尼古丁等精神性物质的镇静和缓解焦虑的作用),性交(多巴胺等精神性物质的愉悦作用,以及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内在调节作用),毒品(精神性物质的愉悦和缓解焦虑作用),离家出走(最为直接的表达和排斥内心无法解决的冲突的方式),恋爱(寻找能够给到自己心灵安慰和依靠的人,让自己重新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兼具性交功能),回避,反感或排斥社会和同伴(内在冲突而引起的自卑,或冲动情绪易被激起,易怒,无人理解自己的孤独,压抑)。
对于社会而言,离婚的经济影响最为直接。离婚双方,都会因为离婚事件,经历至少半年以上的事务处理和精力投入,而即导致工作的生产力下降甚至停滞。此外,对于社会秩序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而言,假如育有孩子,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令人担忧,而由于心理发展不顺利的少年犯罪,或者成人后伤害他人的犯罪,也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不利因素。
所以,离婚对于个体和社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会有人在当初结婚的时候,宣读神圣誓言的时候,想到有朝一日我要离婚吗?The answer is absolutely No!除非他图谋不轨(为财为名为权势),否则我们都应该是对婚姻生活抱有一种相互扶持,携手到老的信念和承诺。所以,既然离婚是每个当初结婚的人都不想出现的结果,那不管是在高离婚率的美国,还是在当今时代同样高离婚率的中国,这样的问题现象,难道应该效仿和学习吗?
假如不应该,难道我们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在社会科学领域,尝试运用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对这一当今世界的普遍问题现象,贡献我们的中国智慧,从而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应该帮助我们每个走入婚姻的中国人更好的享受个体的人生及婚姻家庭的幸福,从而间接的帮助社会和国家,有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撑起国家希望与未来吗?所以,我们可以试做推测,西方发达国家不是不想解决离婚这个社会重要问题,而是缺少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
(请关注系列(二)的文章,笔者将对该问题试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