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了两个小时的“生命线应用”主题沙龙,一个多小时车程回到家后心情依然久久无法平静,想写点什么。凌晨,用了两个小时在笔记本做今日生命线和信息梳理。
这次沙龙,是职业生涯与发展协会刘会长邀请我前去体验以便了解前海生涯在做什么,他之前向我提供两个工作岗位。我本只是抱着对工作机会考察的心态,也想更深入地去理解曾接触过的生命线在专业生涯规划领域会有何种解释,却不想影响更深远的,是面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是对我个人价值的接纳和对生命偶然的拥抱。
先谈谈前半个题目从何而来。
“振动偶然的翅膀”,不知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什么的翅膀?什么是偶然的翅膀?
题目取自王家琪老师,他分享了生命故事“那些年我翻过的山”,讲述了三个“翻山”的过程,并引导我们分析每一个经历中的计划与偶然,这个经历对未来产生的支持与局限。最后他提到,每一座我们翻过的山最后都会变成一只蝴蝶,我们拥有的蝴蝶也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此理念取自“蝴蝶效应”)。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这蝴蝶有两只翅膀,一半是计划一半是偶然,一半是支持一半是局限。计划是我们能掌控的,偶然是不可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拒绝生命的偶然,甚至主动去创造偶然,因为也许就在某一刻,它能掀起风暴。
我能感受到这种力量,就像这个沙龙带给我的,本来参与沙龙也只是偶然(上午才收到刘会长临时邀请可以过去参加),但是却给带来了极大震撼,已在我的心里掀起风暴。所以这个标题,本是希望能更主动地去创造偶然,用“振动”而不是“扇动”,是想体现蝴蝶看起来虽是薄薄的翅膀,却像鹰的羽翼一样充满力量。
再谈谈后半个题目。
是我对偶然与必然的新理解。
李超老师分享生命线应用之前,说到其实生涯规划是“应变之学”,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固然可以做好人生规划,但同样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接纳不可改变的偶然,坚定自己的目标,相信它终会实现。
当我提及自己因为“得到的都是侥幸”而导致的不自信,李超老师告诉我,偶然中一定有必然,也许在你看来有些成功只是因为有一个贵人出现或者是遇到一个好机会又或是幸运,但没有人能够一直幸运,背后一定有努力。另外,其实不必过于在意到底一件事情做成是偶然多还是必然多,都说天时地利人和,能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抓住偶然的机会也是你很重要的能力。
那一刻我觉得生命在发光,过往经历的一切“成就”都能够赋予我个人的努力的标签,而不只是幸运的飞来之物。
能够遇见滴水,甚至益微,或许不再只是因为遇见凯哥和广义哥这样赏识我的贵人,更重要的是我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滴水的活动并勇敢尝试申请做执委,我能在中秋年会后主动写邮件给广义哥申请做他的实习生并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追溯到更前,我能够读高中考大学而不是为了留在无锡选择读技校或中专,在于我与父亲多次的谈判与不懂事的抗争,尽管只因初中数学老师说的“没有读过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是人生第一次独立与觉醒的高峰体验。
还有我曾一直耿耿于怀的大学成就,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努力而完全放弃保研,甚至对国内高等教育失去信心。住在学霸宿舍,你能看见别人的努力和实力,但最后我却取得比别人更高的成绩,我内心常常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我这样的人能够考第一。就像高中我看见其他人比我优秀,但我也总是意外考好,直到高考失利我才安心,觉得终于体现出了我的真正实力,我本没有那么厉害,为什么我会得好成绩?我开始否定教育评价体系。我内心常常很虚,开玩笑地说我这样的人做第一简直拉低了平均水平,当我看到别人过得比我好想甚至会更心安,觉得这才是应得的,这样才踏实。
但,得到的真的都是侥幸吗?
厚鹏同学曾说,你也许花的时间比别人少,但你却能比别人考得高,这正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谢谢,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反思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不需要父母督促全靠自觉,踏踏实实做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和作业,自我要求很高,我一直把这些都看做理所应当,从未定义为个人努力与付出,如果我真的想去寻找和对比,会发现做到的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就像近期棒棒团晨间计划,即使是在我看来不难的九点前打卡,数字呈现可以看出真正做到的没多少。
很幸运我的朋友圈一直很优秀,但我对他人的优秀有过多想象,反而贬低了自己啊。
我的未来风暴
很庆幸昨夜没有拒绝这偶然的翅膀,我知道这偶然也是我渴望成长而主动抓住学习机会的必然产物,就像我现在的世界观,我对教育的热爱,我的坚定和勇敢,都是我努力争取来的,我的奔波和行动换来的。
未来我要更肯定自己,更勤奋,向上。
我依然会相信“得到有侥幸”,因为每件事背后都会有偶然,这能够让我更谦卑地面对成就,但我不再说“得到的都是侥幸”,因为我相信偶然中一定有我为之奋斗的必然。
与君共勉,愿君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