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三月和四月,是自我蜕变的一段时间。
疫情和双减,双重压力之下,教培行业一下子,从朝阳变成了夕阳。我们像时代漩涡中的沙砾,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毫无反手之力。成功地被时代抛下,一声招呼也不打。
3月初结束工作,松了一口气,松的是对学生们的责任。心中也多了一分愁,愁的是前路迷茫。
3月的南京,疫情来的突然,原定的出行计划就此搁浅。南京结束中风险后,准备回六安老家看看,没想到的是,在家待了三天,六安疫情突起,就直接被封在新家,又是漫长的隔离生活。
这两个月,还未体会到春天的足迹,夏天就来了。而我的情绪,却如同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最后归于平稳。
第一部分:事事未称遂,去了旧愁添新愁
结束工作前,计划了很多行程,先去云南旅游,再思考未来的工作。趁着年轻,准备各种考试。可是因为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总觉着心中有些不得劲。
一下子竟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刚结束工作,也不想立马准备考试,只想着换个地方,放空自己。由此,隔离期间,便存在了一段计划空白期。
有些质疑自己,疫情期间辞职,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家人也有了言语,为啥不找好下家,担心我的处境。现在经济情况不景气,未来的工作也是让我毫无方向……
隔离前几天有些焦虑,到处和朋友去传播这些焦虑,就连看剧、综艺、电影都让我不安,用1.5倍速,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少了细细体味的乐趣。
心中有一股焦躁气,总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却只能在这方寸之地前后踱步,一会儿看看窗户下面,一会儿发发呆,一会儿看看手机……
娱乐对于我来说都不香了,内心无法平静,学习更是看见就烦躁了,每日饭菜也如同嚼蜡。现在的我真是事事未称遂,去了新愁添旧愁呀。
第二部分: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焦虑烦躁
1.间歇性踌躇满志——写作
在床上抗拒学习,百无聊赖地刷视频时,偶然刷到了《学会写作》这本书。看了粥老师的写作经验,我深受感动。突然就有了看书的动力,一口气读完,认真做了笔记。
总觉得知道了,可是还是不会写文章。所以当我看到还有写作营,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这也总算是给我的隔离生活,找了一件正经的事情哈哈。
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听课,做笔记,写作业。做完作业要花费1个多小时,切实地实行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群里有很多热爱写作的小伙伴,每天在群里十分活跃。群消息动辄500+,然而我因为之前的工作习惯,看到过多的微信消息,就很焦虑。也不点进去。每天只是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写的多了,也有人给我的文章评论,我都会耐心地回复,没事就去看看精选作业的内容,偶尔自己的作业被精选,也十分欢喜。
而作业没有精选时,就不断地修正,去打扰助教老师,让她点评文章的不足之处。如此几次,对于写文章便有了更深地理解。
2. 持续性焦虑烦躁
可是写作也会遇到有抵触情绪的时候,懒惰和烦躁一拥而上,也许是隔离的太久,情绪总是时而高涨昂扬,时而孤独愁苦。
这时候的我,对新鲜事物缺少了探索的兴趣,对于生活也越来越麻木。每一次饱含热情地工作一段时间后,总是会陷入一段颓废状态,被无聊包围,此时愁苦只能与花草说!便一下子丧失了做事情的斗志。
其实低落情绪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于生活麻木。麻木会抹杀对于生活的热情,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
所以每次抗争就像是自救,一场拯救童真和好奇心的战争。每次陷入低落,我试图在网上找各种我想象的理想生活,然后发现我们大部人都是大差不差的生活,网上各种岁月静好,努力奋斗的视频并没有吸引我,没有解决我的低落,反而更加焦虑。
第三部分:组合式拳击——思考、阅读、输出
因为写作原因,破天荒地读了好几本书,读书的时候,感受很好,知识涌入脑海。慢慢刷新自己旧的认知,慢慢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待问题,也慢慢的学会写出来,断断续续的,今天一句,明天一段,写的多了,也写的好了些……这也应证了那句话,要想内容写得好,还是要多读书!!!
为了不让这些重塑认知的知识遗忘,每日做好相关的笔记,就是重中之重了,枯燥的时间也在这写作中慢慢溜走了。
每天以日更的方式,不断地去锻炼自己的文笔。写出每日的思考和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每天经常做一件事情,大脑就会为它开出一条路来。慢慢就觉得写作不难了,慢慢地习惯用写作记录下自己觉得美好又有意义的事情;用写作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好句子;用写作去记录平淡枯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写下来,把他写下来,就是一种与自我深度对话的方式,也是一种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重新建造。所以我把写作视为情绪和思考的输出口,每次完成日更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就好像因为今天的记录,让我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今后值得回忆的记录。
隔离的生活确实很容易焦虑,但是现在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很多。看书、看经典电影、看纪录片、看经典电视剧,之前一直焦虑的心情,慢慢地看淡了很多。
就像许三多的名言:好好活就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写作,重复枯燥的生活就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