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有时间伤春悲秋,感叹自己、跟朋友吐槽、为人际关系烦恼、抱怨父母……
直到后来出身社会后,突然醒悟,原来是有人在替我负重前行。
现在才知,那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居然有时间去操心这些,不用去管吃喝拉撒的成本。
如今的自己,每天都在跟柴米油盐打交道,为找工作、交房租焦头烂额,哪像以前有时间去抱怨、伤感。
直面生存压力的我,才知道父亲撑起了一大片天,躲在父亲羽翼下的我,没有那些烦恼。此时此刻,更加能体会父母在外打拼的不容易。
01
记得小时候,爸爸一买菜就买好几天的量,几乎连着几天顿顿吃同一个菜。
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了一周的苦瓜炒肉,感觉自己瘦了好多,后来更讨厌苦瓜了。
因这件趣事,自己还调侃过爸爸几次。
直到工作后,才慢慢能理解和体谅当时父亲的不容易。
因为工资低,经不起天天点外卖,只能带饭。
尽管买菜的地方离得不远,但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只想家里有现成的蔬菜,好尽快填饱肚子。
后来每到周末,都会提前买好接近五天的菜。当晚,切好肉片,分开包装,一斤肉,大概能吃四天。
小时候,住在镇上,离菜市场有段距离。
但是爸爸早出晚归,出门时,菜市场可能还没开门。下班回来了,菜市场又接近关门,估计只剩下不新鲜的蔬菜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爸爸一买菜才会买好几天的量。
我想,那时候的爸爸下班回家也只想有现成的蔬菜,好马上填饱肚子吧。
原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真正懂得别人的不易。
02
印象中,有两件事情,深刻感觉到爸爸对钱很计较。
感觉有什么东西变了,那时我的心中,父亲高大光辉的形象似乎有了裂缝。
因为听信了偏方,醋加淘米水养发,所以自己如法炮制。颜色很像感冒冲剂,不闻味道的话,可能分辨不了。
弄好了放在桌上,因担心爸爸把它倒了,留了张字条解释,不要动那个碗。
有一天,桌上放了一碗感冒冲剂,自己就上楼玩去了。开开心心地等爸爸回来就动手炒菜吃饭。
可爸爸一回来,坐在那里,感觉在外受了很大的气,像发泄情绪一样。劈头盖脸地吼我说,“不要浪费我的醋!”
当时自己呆愣着,立马小声解释道,那是感冒冲剂。
那一刻,我感觉爸爸好陌生,貌似钱就像一个开关,一按就把那个触及到敏感神经、乱发脾气的爸爸放了出来。
不知道那时的我对于爸爸而言,是不是就像一个面目可憎的陌生人。白吃白喝,用他的东西,花着他的钱,还毫不珍惜。恨不得对我拳打脚踢,让我滚出去。
很难想到,爸会为了一碗“醋”而大声吼我。虽然这么多年也没少对我发脾气。
但那一次,就那一次,跟以往的打骂都不一样,却让我记忆深刻。那感觉就好像碰到了什么开关,开了眼,也长了记性。
只知道后来,我很少那么做过,即使用了醋,再不敢让爸爸发现。对家里东西的使用也更加小心。
直到如今,自己都说不上来,当时盘旋在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可能是作为一个小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成年人的世界,不知道那瓶醋的背后叫“生活的不易”。
13年的那个暑假,自己想办张市图书馆的借书卡。
那样就不用每天挤公交通勤2小时去看书了,而且家中的书已看无可看。
99元的借书卡对那时候来说,其实真的不算贵。虽然当时的自己也觉得小贵,对提出这样的要求,心里也有点内疚。
爸爸听后说,天天坐公交去图书馆看就好了。
回答意料之内,但还是忍不住的失落。
工作后,自己得面对生存的压力,尽可能地把成本降到最低。
借书卡、买书看不存在了,而是想方设法找电子书。
合租后,对水电气的使用也变得不得不计较了起来,有时候还得再三斟酌跟室友说节约用水用电。
不敢随随便便请人过来玩或者出去吃饭,因为每一项都要计较成本,只能尽量控制在经济范围内。
现在的自己逐渐能体会到当年爸爸的心情了。因为生活,因为工资不高,所以得节约不浪费。
但那时的爸爸,能对11岁的我说些什么呢?不能共鸣,也不能解决问题,只想着简单粗暴解决问题就好。
大多数印象中的自己,貌似是最委屈的那个。
其实,没有一个人容易,自然也没有人不委屈,之所以总觉得自己委屈,是不是过分放大了,而忽略了自己也做的不好的事实。
人嘛,对自己的过错在我们看来远没有别人那么的十恶不赦。严格要求他人,而对自己宽容。
想对以前的自己,或是有时仍在抱怨的自己,又或者将来会抱怨的自己说:
尽量客观、理智、公正地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顾影自怜、怨天怨地。
实在很痛苦的话,请放下那些不愉快的事,请放过自己。你不应该活在昨日的痛苦里,应该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远离痛苦的人或事。
我们都在成长,如同树苗一样,越长越歪或越长越直。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哪种,而不是被动接受。
我想,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如果曾经的自己没被好好对待,那就努力成为给别人撑伞的那种人,不把自己的痛苦延续到其他人的身上。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一个圆满的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