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来缓解教育焦虑?
1.学会梳理情绪。
2.焦虑不要埋在心里,很多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讨论,从不同观点出发,认识孩子目前需要的帮助等,焦虑很可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扛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这是很不容易的。
3.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在面临挑战时,你有什么观察,和孩子有什么讨论,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很多焦虑是子虚乌有的。这样的话,焦虑很可能就会转化为双方的成长。
4.丰富的家庭生活,如亲子户外活动、家长自身事业的发展、交际的扩展,很重要的缓解焦虑。家长事业成功等,恰恰是影响推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而把事业放得更宽,这样就会缓解焦虑。
家长一心只为孩子好,就很容易患得患失,形成不良的情绪体验,很容易就传递给了孩子。
老师如何为孩子成长提供支持?
双减,作业量减少,家长减负,学校提供延时服务,教师的事情明显增加了,责任更重了。
1.双减以后的增效提质,不是老师一方面承担的,是整个社会要承担的。
2.目前还在各项措施没有完全落实的转折时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精准地把握教学,要依托年级组、教研共同体,怎么为老师日常的作业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之间要加强智慧交流。
3.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思路,从过去的一刀切转变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的教师去英国教英国的孩子,中国教师老想让所有孩子学的一样好。
4.更多的和家长进行教育的交流,家校合作,减缓压力。
提取少而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作业的设计、考试的设计,减缓学生。双减要减掉不必要的作业和考试。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问题。孩子成长,家长似乎付出得更多,孩子反倒不在乎,主题变成家长而不是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内驱力?
1.内驱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内驱力是从每天的习惯开始的。每天阅读、每天和父母交流。
2.家长和孩子一起找到孩子学习的目标。孩子如何和家长分享学习目标,也能建立内驱力。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需要父母和孩子盘点好的学习行为。中高年级涉及到学习的价值观,这是内驱力长久的保证。学习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孩子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他是有学习的责任的。
3.内驱力是学习带来的
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散漫的、非正式的学习和课堂上的正式学习是有区别的。课堂上的学习没有生存压力。一定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在学习中收获到精神的满足。学会了、想学了等。
很多时候,是由于技能的缺陷,不能使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快乐的体验,所以才不喜欢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定义孩子不上心、不努力。
例如:阅读困难。这个孩子不爱读书,为什么?可能是他读起来很费力,阅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就回去回避他。
学习,需要足够的能力作为保证。
4.学习的内驱力,离不开家长和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低年级的凑十,与其和孩子一起写写算算,不如把学习带入到散步中、生活中。
5.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6.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学校的学习上。要把社会当成大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的探索,自发的学习得到支持。
家长提问:
1.学校考试不排名了,我们如何把握孩子的学习成绩?
优良的区分度很小,不知道孩子在班里的整体情况。家长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
加强和老师的联系,与老师交流。孩子上课有没有走神的时候,有没有家长可以帮助的困难和需求。
2.孩子作业少了,天天中午在家怎么办?
这些时间可以更好地为孩子发展。
一加强户外亲子活动。二大量的阅读。三更多的家务劳动。四参加公益活动……
3.偏科怎么办?
和孩子具体分析偏科是什么原因带来的。
4.孩子学习中等,现在补习班没了,怎么办?
家长孩子讨论,哪些补习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把教科书更多地下功夫,自主学习、发现更多的问题来解决。
5.游戏上瘾怎么办?
预防,提早建立规则。堵永远不如疏。
如果已经上瘾,带来亲子冲突,一定要改变,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打持久战。家长要和孩子坐下来,讨论协商这个问题。爸爸妈妈不希望你这样,一定要改掉,怎么改,进程是怎样?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制定比较现实的行为改变。一步一步来。要有期待性的活动,不游戏了,游戏的时间来做替代性的活动,必须是孩子喜欢的,不如孩子爱踢球,让孩子踢球。
问题很严重,已经无法和孩子沟通解决了,就要寻求专业机构,甚至整个家庭都要需要专业的指导。
6.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孩子非常伤心,家长怎么做?
对孩子进行疏导。
引导孩子树立可变的发展观。关于人的发展,成长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取得改善。通过认知的调整,让孩子改变考试失败的挫败。
7.学生爱说话,上课怎么管好课堂纪律?
更多地让爱说话的孩子参与到课堂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