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描写的对象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大体包括景物、人物、情景交融三种情况。
景物描写包括可见可感的具象化的事物,如山川大地、花草树木、内心情绪等等;对于不可见的,如历史人物或者小说等虚构的场景,其实也无非是把头脑中真实的印象拆分,再组合起来,不能完全凭空想象;还有第三类就是景物中掺杂着人物情感。景物描写要找定自己的观察点,如同拍照片一样,把印象中的物品、形态以及光线的明暗都要一一表达出来,而与拍照片不同的是,那些印象中不仅仅视觉的印象,还包括听觉、嗅觉甚至是触觉。如果不能把这些丰富的感觉到的印象表述出来,只是简单地记录事实,那就一定不是好的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外部描写和内部描写,外部包括外貌、服饰、表情、言语、行为、动作等,内部描写一般指心理描写。人物外部描写要突出人物特征,带给人的特殊印象,如容貌、服饰、风度、语言等。 而内部描写多用动作和谈话、心理活动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在,内部描写需要作者的内省审察的功夫,欠缺自我反思和观察,很难有很好的心理描写。人物动作包括举手投足、坐卧行走、笑啼之类,同时注意动作所占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人物的行为和外界的环境相应;而人物的谈话多指说话的语调、语气等,做到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去写,说人物自己的话。此外,也可以把人物的心里思考过程分析清楚,再具体描写出来。
很多时候,景物和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会在景色和物品的描写中融入情感,即情境交融。境界是人物的背景,人物是境界的摄影者,因此要双方兼顾,两者关系大概有两个趋势:一个是相互调和,一种是完全相反。
02 描写的方式
描写最粗浅的方式是用形容词和副词,或者引用一些成语、诗词等妙句。但要让读者真切体会到“密合”和“活跃”,最好使用些具体的实例或者比喻,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些概括或抽象的评价。例如描写安静的环境,使用“一点生息都没有”比用“一片寂静”更容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衬托也是描写常用的方式之一,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以正衬,也可以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再如李白的《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尺的深水衬托与汪伦真挚的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就是用海鸥、海鸭和企鹅来衬托高傲的海燕。
还有一种描写的方法就是暗示。作者不把话说满,用一些含混、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的意思,其余留给读者去玩味,让读者自己体会到作者的意图。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体会到的远比作者直接表述出来更能长久。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中写道:“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文中用“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暗示了要下定决心,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