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很容易一直纠结在一个情绪里。当与自己预期不同的事件发生时,我要不把过错都推给别人,要不就是全背在自己身上。
指导前两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才明白过来。
作者把我们沉浸在情绪里的原因分成了3个维度和6个值,分别是内归因与外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
我们习惯在事件发生时去寻找一个解释,这个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从字面上来讲,这6个值其实很好理解。
内归因就是自己内在的,例如我的一些特点或者自己做了什么。
外归因就是他人或环境,例如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做了什么。
稳定归因,例如我长得难看等这类不容易随环境或人为改变的因素。
不稳定归因,例如我不该做什么……
可控归因,可人为改变的。
不可控归因,不可人为改变的。
简单说来就是从自己出发还是从别人出发,我做了什么从而影响这件事情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来达到什么,但外界的人和环境等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误区……
大家都想当个明理的人,所以很多人出现什么不对的事,把原因都往自己身上揽。当然这样是没问题的,但是把思考方向定在自己身上后,喜欢把原因定在一些稳定的,不可控的内在因素上,这就是个问题了。
例如我参加行动营写作,一直写不好,文章永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分析原因时我不会想是因为别的老铁太厉害了影响到我发挥,我会想是自己人太笨,人又懒,所以一直写不好。
这样看似我在自我反省,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来逃避。我的潜意识会告诉我,你写不好是因为你脑子不好,这就是你出生就带来的命,别去改变了,没有用的,这是我活该。这样次数多了,自己就不会想着去改变了。
还有一种是全归外在因素,例如我写不好,是时间太少,管理组出的书太难,自己电脑不好用等等……这样的想法其实代表了自己另一种意识,就是怎么老天爷对我这么坏,让我碰到这些难题。
归结于外因,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全世界都改变,来围绕我服务。
归结于内因,自己的失败看都有理由,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能做,还是继续偷懒无能。自己以另一种方式轻松起来。
如果自己对于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改善的想法不强烈,那么你就会慢慢先入到一个循环里,我做不好是因为我不好,做不好就不用做,不用做也就不用再想到我不好了……
最后就是对自己和外界感到失望,愤怒,委屈……
那怎么改变呢?作者提到一个——你不需要改变自己,你只需要拓宽自己就好了。
拓宽自己的归因风格,作出有效的归因解释,选择自己可控的,稳定性较低的原因入手。
例如这件事如果我做什么会变得更好。
像写作,不仅仅想的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我可以看些优秀范文,多找别人点评,这样是不是更能改善自己写作水平呢?
不仅仅把原因归到一个因素上,而是具体放到一个可执行的操作上去考虑。去当一个成熟、有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