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后叙述朱祁镇继“土木堡之变”后另一污点,杀忠臣于谦—其子宪宗懦弱—其子孝宗心有余力不足,短暂的弘治之治—其子朱厚照明朝最闹腾—后有王守仁文武奇才
本篇关键词:武宗厚照/刘瑾(立皇帝)/杨廷和/杨一清
第十章 机会终于到来
>> 天下之大,刘太监当家!
>> 有两个人例外。一个他搞不定,另一个他整不死。这位“搞不定”兄的真名叫做杨廷和。成化七年(1471),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就中了举人,这年他十二岁。第二年,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到北京参加了会试,这次考试名落孙山。六年后他中了进士,读书期间还顺便勾走了他的老师、国子监监丞黄明的女儿。就地进了国子监读书,他二十岁被选为翰林,二十一岁翰林院毕业,三十二岁开始给皇帝讲课(经筵讲官),四十三岁就成为了大学士。他升官的速度用今天的话说,简直就是坐上了直升机。到了正德二年(1507),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 “整不死”兄也在后台等了很久了(没办法,演员太多),他就是之前被派去陕西养马的杨一清。这位兄弟的级别是很高的,他当年可是带着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头衔。不久之后,朝廷决定提升他为右都御史(正二品)。朝廷还给了他个前所未有的职务——三边总制。管理的并非一个省份,而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连当地巡抚都要乖乖听话,可谓位高权重。
>> 张彩。
>> 四十年前,十五岁的杨一清被地方推荐,来到京城做了著名学者黎淳的学生,他师兄就是李东阳。
>> 一个人干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只干坏事,真的很难很难。所谓常例,是刘瑾的一个特殊规定,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工作完毕后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如果有没交的,等他回家时,没准撤职文书已经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