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后叙述朱祁镇继“土木堡之变”后另一污点,杀忠臣于谦—其子宪宗懦弱—其子孝宗心有余力不足,短暂的弘治之治—其子朱厚照明朝最闹腾—后有王守仁文武奇才
本篇关键词:朱佑樘/弘治盛世/刘健、李东阳、谢迁/唐伯虎
第六章 明君
>> 明孝宗朱樘
>> 弘治元年(1488),七十三岁高龄的王恕被重新任命为六部第一重臣——吏部尚书。
>> 弘治二年(1489),学士邱浚接受了一个特别的任务——编写《宪宗实录》,邱浚虽然是个懒人,眼光却相当独到,这位写草稿的青年就是后来历经三朝不倒、权倾天下、敢拿刘瑾开涮、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的杨廷和。
>> 朱祐樘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确实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在王恕、马文升的支持下,有三个人相继进入内阁,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刘健、李东阳、谢迁。
>> 李东阳要胜过刘健和谢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谋略过人,李先生不但是政坛的领袖,也是文坛的魁首。 追随者还仿照他的诗文风格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流派,这就是文学史上名声显赫的茶陵派(李东阳是茶陵人)。
>> 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复古运动,经历了唐诗的挥洒、宋词的豪迈、元曲的清新后,明代诗文又一次回到了起点。李梦阳合称七才子,史称“前七子”。
>> 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准备参加这次考试,
>>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他们四人被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 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准备进京赶考, 这就是所谓的门生体制,而这一体制有时会出现一种特例——约定门生。 倒霉的是程敏政和唐寅,一个好好的考官,三品大员,被迫拿了养老金退休回家。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闭着眼睛写也能中进士的人,得了个不得为官的处分。
>> 徐经功亏一篑,对科举也是恨之入骨, 他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爱读书,只喜欢旅游,别号徐霞客。
>> 弘治盛世
>>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年仅三十六岁的朱祐樘走到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