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一路向西北进发,穿山越河,于明天上午11:18到达乌鲁木齐。注明上午11:18,因为新疆地处偏西,太阳升起得较晚,相应落山也较晚,正常上班时间是10:00-14:00,因此11:18算得上是上午,不耽误吃午饭,哈哈哈,新疆美食我来了。晚上的温度越来越低,在西宁站时我下车休息,短裤短袖的我已经在瑟瑟发抖,显示室外温度为9℃。
从华山地段开始,山逐渐多了,再加上阴雨天气,山上总是萦绕着雾气,看起来挺美。在陕西地段,铁路一直跟随渭河而建,混浊河水让很多人认为是黄河,河道时而宽广时而狭小,河道两侧土地皲裂和植被倾倒的痕迹以及河道上的断桥,让人能直观想像到汛期时这个河流是多么的勇猛;而且此处山可能不再是石头山,更像是土山,其上的植被不再是树,而是一种草,有明显的滑坡痕迹,感觉很可怕。山多了,车要通过的隧道也就多了,而且每一个隧道都很长,在通过隧道的时候,耳膜明显感觉到一种压迫感,再加上我耳朵本身有点小毛病,感觉耳朵还是有点丝丝的疼痛。
以上都不是重点,现在才开始讲重点,喀什。素来去新疆旅游会有一句话,来新疆,不到喀什,就不要说来过新疆,可能是因为喀什还保留着新疆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淳朴的居民和古朴的民风,而其他地方都已经进行商业化的开发,除了景美没有了其他,然而在景美和风俗美之间,大多数会选择风俗美,它更能打动人,所以添加的群里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不敢去喀什,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思念它”。
有幸,我遇到了一个送女儿上大学正准备回喀什的阿姨。第一面她就分享给我橘子和葡萄,今天更是给我分享零食,看视频的时候还一直带着耳机。还跟我说,她到济南看到有人随处扔垃圾,在公交上,竟然不主动给更需要的人让座,这在喀什绝对不存在的。在交谈中还了解到,她女儿在潍坊一个学校上大学,是定向培养,毕业后还是要回到喀什工作。我问她为什么让女儿跑那么远来上大学?他回答说,这是女儿的意愿,想出去看看,我也是这么想的,十月一啥的就给她点钱,让她到处逛一逛,长一长见识,每次过年回来一次就行,多去走走。
对我而言,这位阿姨就代表我对喀什的第一印象,她是一个懂得尊重他人而且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那也代表着喀什深厚的人文气息,也打破了我对偏远地区教育观念会很狭隘的偏见。
相谈甚欢,我不断跟她打听喀什的各种东西,她也逐渐了解我的状况,突然说了一句“喀什,有你想要的一切。薪资,像你这种学历,最起码也会八九千,可能会一万到一万二之间;房子,这个薪资肯定买得起,有时公司都分房子;喀什的人文吸引了很多人在这开青旅,如果你想开,也可以开,新疆的旅游业只会越来越好;喀什的女孩,也很漂亮呐”。
听完,傻傻一笑。的确,喀什,有我所要的一切,我还要什么,我心动了。游完北疆,一定要去喀什多待几天,寻找我想要的东西,看是否存在。还跟队友调侃,我要去喀什找个热巴,成家立业。
到了嘉峪关,再走,就出关了,外面就全是戈壁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