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你不了解哪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
这是我合上这本书后脑子里首先冒出的一句话。
实不相瞒,我是带着企图看这本书的,我想印证一下"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生平的剪辑或者浓缩"这句话的真伪,然后决定像我这样一个人生阅历接近白纸的人适不适合写作。
欧维59岁,开萨博。看到不顺眼的人,他会像见了贼一样指指点点,食指宛如警用手电-他就是这种人 。这是文章开头最直白的描述,我很庆幸我没有先看电影,没有让导演误导我的想象,这样的欧维应该胡子邋遢,贼眉鼠眼,没有朋友,不爱卫生,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欧维应该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在世人的淡漠中狼狈又安静的死去,只是他为什么要去死,我决定看下去。
接下来的几章,我觉得可以概括为--欧维控诉录,他刻板固执,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巡逻,辱骂'不守规矩'者,对商店的优惠活动斤斤计较,强词夺理,一个活到59岁还那么锱铢必较的人,简直就是生活中的LOSER。
欧维的父亲在他上初中时就去世了,他不得已接替了父亲在铁道上的工作,任劳任怨。直到有一次,一个名声狼藉的同事汤姆在一个失窃案中指控他为小偷,他才不得已离开。实际上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那实际上是他父亲去世两年后,汤姆被逮到在一节车厢里的售票箱里偷钱,除了欧维,没有别人看见,当事情破败之后,总经理将欧维叫到办公室,他却三缄其口。而此时汤姆却指控欧维是那个贼。
最终欧维以其父亲教给他的"我不是在背后说人闲话的人"的高傲情操赢得了尊重,失去了工作。我越看越气,我一点都不觉得他正直可爱,他在默默更改和纵容着这个世界最矛盾的规则,高尚成了人们追逐正义的避难所,好人都忍气吞声,坏人却拿着他们的把柄肆无忌惮,最后好人变坏,坏人更坏。
其实纵观我们一生,遇到的人千千万万,真真正正能参与你生命的无非那几个,有人击垮你,有人教你去爱,有人在你失去一切时仍拉着你继续活下去。
欧维决定去死,说白了,他不忍心在没有索雅的世界继续活下去,什么失去工作,不会电脑,没有孩子都是扯淡,这个世界上只有索雅是和他"说的上话的人",索雅走后,这个老头的形象反而清晰起来,他一定宽肩膀,并且魁梧有力的,他也是会造房子,会修理一切电器的能手,更重要的,他一定是善良的,要不然他赢不了这个追逐者众多的淑女的芳心,而且是一生的挚爱。
欧维每一次的自杀都被社会人"恶意阻止",尽管是在奔赴与死神的约会中,他仍然中途教会了一个孕妇驾照,并且救了一个掉到火车轨道的老人,更重要的是,他与另一个自己--老友鲁尼,冰释前嫌,他觉得这样的自己才能正正当当的去见索雅,可是索雅不就是欣赏这样一个善良的他。
看完书,再想着去看电影时,发现剧中欧维的形象完全就是我心中的形象,与其说小说是作者的生平,不如说是读者的生平,每一个读者拿着自己经历去灌注,去让故事有血有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说不是呢?